中醫(yī)古籍
  • 太白鹿角

    《中藥大辭典》:太白鹿角拼音注音Tài Bái Lù Jiǎo別名

    太白針、地蓬草、細石蕊

    出處

    《陜西中草藥》

    來源

    為石蕊科植物匙石蕊地衣體。全年可采,除去雜質(zhì),曬干。

    原形態(tài)

    地衣體鱗片狀,生于子器柄基部和上部,表面灰綠色,里面灰白色,稀瓣裂。子器柄粗壯,直立成樹枝狀,形如鹿角,高5厘米左右,直徑約1.5毫米,呈灰白色或青綠色,無粉芽及針芽。頂端生杯狀體,其周邊延生呈掌狀,上生多數(shù)子器;子器小,半球形或多數(shù)合生成不規(guī)則的疣狀突起,子囊盤淡黃褐色或深褐色。

    生于高山草地、巖石。石坑或樹皮上,常成一望無邊的廣大群落。

    性味

    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

    通淋利尿,消腫解毒,止血生肌。治膀胱炎,小便不利,目疾,鼻衄,吐血,黃水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太白鹿角拼音注音Tài Bái Lù Jiǎo別名

    地蓬草、太白針

    出處

    出自《陜西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蕊科植物細石蕊的枝狀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adonia gracilis (L.)Willd.

    采收和儲藏:四季可采,去雜質(zhì),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巖石表面的落葉層上或灌叢基部的苔蘚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陜西、安徽、浙江、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初生地衣體鱗葉狀,背面黃綠色,腹面白色,無粉芽。果柄(子器柄)由初生地衣體上伸出,圓柱狀,較細,中空,高達8cm,粗1-3mm,單一或很少上部分枝,枝頂端呈錐狀或有稍傾斜的杯,杯底不穿孔,杯緣常再生新杯,分枝腋間無穿孔;表面呈淡灰綠色、綠褐色,皮層較平滑,有龜裂,近基部處常生有小鱗葉。子囊盤生于杯緣上,具短柄,呈褐色。

    性狀

    性狀鑒別 地衣林鱗片狀,表面灰綠色,里面灰白色,很少瓣裂,無粉芽。子器柄長約5cm,直徑約1.5mm,呈樹枝狀,形如鹿角,先端生有杯狀體。杯狀體周邊延生呈掌狀,杯緣生有多數(shù)子器。

    化學成分

    地衣體含黑茶漬素(atranorin),松蘿酸(us-nic acid)和過氧麥角甾醇(peroxyergosterol).

    歸經(jīng)

    膀胱;肝經(jīng)

    性味

    苦;性涼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消腫解毒;止血生肌。主不便淋涌;風熱目赤;爛弦風眼;黃水瘡。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Yè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的葉。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rremiayunnanensis(Church.et Gagnep.)R.c.fang采收和儲藏:夏季采葉,洗凈,曬干。原形態(tài)藍花土瓜 多......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Gěnɡ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的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rremiayunnanensis(Courch.etGagnep.)R.C.Fang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收,洗凈。原形態(tài)藍花土瓜 多......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Pí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的根皮。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原形態(tài)藍花土瓜 多年生纏繞草本。具紡錘狀塊根,含淀粉。莖細長,圓柱形,有細棱,密被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0.4-2cm......
  • 拼音注音Bái Yún Guā Huā來源藥材基源:為旋花科植物藍花土瓜的花。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rremiayunnanensis(Courch.etGagnep.)R.c.Fang采收和儲藏:花期采收,陰干。原形態(tài)藍花土瓜 多年生纏......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云花根拼音注音Bái Yún Huā Gēn別名法羅海、滇獨活、毛爪參、香白芷[云南]來源為傘形科牛尾獨活屬植物白云花Heracleum repula Franch.的根。秋季采挖,洗凈切片曬干。性味苦、辛、溫。功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