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時氣在表。已發(fā)汗未解?;蛲孪潞蠖就咚共簧?。煩躁謬語。此為表虛里實(shí)。熱氣燥于外。
故身體發(fā)斑如錦紋。凡發(fā)斑不可用發(fā)表藥。令瘡開泄更增斑爛。虛故也。
方
升麻散
(出圣惠方)
治時氣表里不解。熱毒在臟。致斑瘡。
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兩)玄參(一兩)秦艽(一兩)子芩(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出圣惠方)玄參(一兩)川升麻(一兩)甘草(炙微赤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羚羊角散
治時氣壅毒不退發(fā)斑。遍身煩熱。大小便不利。
羚羊角屑(一兩)梔子仁(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川麻黃(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玄參(一兩)黃(一兩銼)甘草(炙微赤銼一兩)赤芍藥(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葛根散
治冬溫未即為病。至夏得熱。其冬溫毒瓦斯始出肌中。斑
爛癮疹如錦紋。喘咳悶。嘔吐清涎。
葛根(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一兩)知母(一兩)黃芩(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兩外臺秘要用各二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服。外臺秘要。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嘔吐當(dāng)先定。便宜消息。忌海藻、菘菜。名葛根橘皮湯。
治時氣赤斑瘡出后。胸中惡熱。瘡盛。
(出圣惠方)雞子(二枚去殼)釅醋(二合)豬膽汁(三合)上藥相和。煎十余沸。放溫。不計時候。
分溫三服。
治時氣熱毒在臟腑中。欲發(fā)赤斑。
(出圣惠方)地黃汁(五合)豉(二合)麝香(一錢細(xì)研)上于鍋中。以煉成豬脂半斤相和。
煎十余沸。濾去滓。入麝香攪令勻。每服二合。盡服之。毒當(dāng)從肉中為汗出。便愈。
(出圣惠方)以生蝦蟆一枚。去腸肚。爛研。以水一大盞。絞取汁。頓服?;蛭逶挛迦瘴鐣r收者。燒灰細(xì)研。冷水調(diào)服益佳。
治天行熱病。若發(fā)赤黑斑如疹。
(出活人書)用青木香二兩。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效。
卑膏湯
(出活人書)
治時行溫毒發(fā)斑。大疫難救。病源。夫人冬月觸冒寒毒
者
。至春始發(fā)病。初在表。或已發(fā)汗吐下。而表證未罷。毒瓦斯不散。故發(fā)斑瘡。又冬月天
時溫暖。人感乖候之氣未即發(fā)病。至春又被積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至夏遇熱。其春
寒解。冬溫毒始發(fā)出于肌膚。斑爛癮疹如錦紋也。
生地黃(半斤切打碎)好豉(一升)上以豬膏二斤。合前藥煎五六沸。令三分減。
去滓。
研雄黃、麝香如大豆者。納中攪勻。盡服之。毒便從皮中出。則愈。忌蕪荑。
黑奴丸
(出肘后方)
治溫毒發(fā)斑者。五死一生。黑斑者。十死一生。大疫難
救者。治天行斑瘡。須臾遍身皆戴白漿。此是惡毒之氣所致。
用冬葵菜葉煮。以蒜齏啖之則止。
治天行時病發(fā)斑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燒。瘡皆戴白漿。隨沒隨生。不治
。數(shù)日必死。治后瘡盤黯黑。一歲方減。此惡毒之氣所為。
用水煮升麻。綿漬洗之。酒煮尤妙。但痛難忍。
黃連橘皮湯
治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熱。
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fā)出肌中。斑爛癮疹如錦紋而咳。心悶。嘔吐清汁。眼赤。口瘡
。下部生瘡。
黃連(四兩去須)橘皮杏仁(去皮尖雙仁)枳實(shí)(炙一作枳殼)麻黃(去節(jié))葛根(各二兩)濃樸(炙)甘草(炙各一兩)上銼。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令盡。
且消息。
下當(dāng)先止。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等。
漏蘆橘皮湯治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熱。其春寒解。冬溫
毒始發(fā)出肌中。斑爛癮疹如錦紋而咳。心悶。嘔吐清汁。眼赤。口瘡。下部亦生瘡。
漏蘆(二兩)橘皮(二兩)甘遂(二兩)麻黃(去節(jié)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二兩)黃芩(二兩)上銼。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得下為佳。一方有知母、枳實(shí)、白薇、升麻、大黃、甘草。為十二味。
治天行發(fā)斑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沒隨生。若不急治
。數(shù)日即死。
(方見治時行病發(fā)瘡)
治時氣發(fā)瘡癮。
用葡萄研酒食之。甚效。
治時氣天行病發(fā)瘡。
用升麻五兩。以水二升。入蜜同煎三沸。半服。半敷瘡上。即瘥。
本草著作。《友漁齋醫(yī)話》叢書之第六種。1卷。清黃凱鈞(退庵)撰??诩螒c七年(1812年)。選臨床常用藥物309味,不分部類,大致按植物、礦物、動物為序排列。每藥簡明扼要地介紹其臨癥運(yùn)用要點(diǎn),所附個人經(jīng)驗(yàn),每出新意,甚切實(shí)用?,F(xiàn)存初刊本及《中國醫(yī)學(xué)大成》本。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時氣在表。已發(fā)汗未解?;蛲孪潞蠖就咚共簧?。煩躁謬語。此為表虛里實(shí)。熱氣燥于外。
故身體發(fā)斑如錦紋。凡發(fā)斑不可用發(fā)表藥。令瘡開泄更增斑爛。虛故也。
方
升麻散
(出圣惠方)
治時氣表里不解。熱毒在臟。致斑瘡。
升麻(一兩)犀角屑(一兩)玄參(一兩)秦艽(一兩)子芩(一兩)柴胡(一兩去苗)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出圣惠方)玄參(一兩)川升麻(一兩)甘草(炙微赤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羚羊角散
(出圣惠方)
治時氣壅毒不退發(fā)斑。遍身煩熱。大小便不利。
羚羊角屑(一兩)梔子仁(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川麻黃(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玄參(一兩)黃(一兩銼)甘草(炙微赤銼一兩)赤芍藥(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葛根散
(出圣惠方)
治冬溫未即為病。至夏得熱。其冬溫毒瓦斯始出肌中。斑
爛癮疹如錦紋。喘咳悶。嘔吐清涎。
葛根(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一兩)知母(一兩)黃芩(一兩)甘草(炙微赤銼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兩外臺秘要用各二兩)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服。外臺秘要。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嘔吐當(dāng)先定。便宜消息。忌海藻、菘菜。名葛根橘皮湯。
治時氣赤斑瘡出后。胸中惡熱。瘡盛。
(出圣惠方)雞子(二枚去殼)釅醋(二合)豬膽汁(三合)上藥相和。煎十余沸。放溫。不計時候。
分溫三服。
治時氣熱毒在臟腑中。欲發(fā)赤斑。
(出圣惠方)地黃汁(五合)豉(二合)麝香(一錢細(xì)研)上于鍋中。以煉成豬脂半斤相和。
煎十余沸。濾去滓。入麝香攪令勻。每服二合。盡服之。毒當(dāng)從肉中為汗出。便愈。
又方
(出圣惠方)以生蝦蟆一枚。去腸肚。爛研。以水一大盞。絞取汁。頓服?;蛭逶挛迦瘴鐣r收者。燒灰細(xì)研。冷水調(diào)服益佳。
治天行熱病。若發(fā)赤黑斑如疹。
(出活人書)用青木香二兩。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效。
卑膏湯
(出活人書)
治時行溫毒發(fā)斑。大疫難救。病源。夫人冬月觸冒寒毒
者
。至春始發(fā)病。初在表。或已發(fā)汗吐下。而表證未罷。毒瓦斯不散。故發(fā)斑瘡。又冬月天
時溫暖。人感乖候之氣未即發(fā)病。至春又被積寒所折。毒瓦斯不得泄。至夏遇熱。其春
寒解。冬溫毒始發(fā)出于肌膚。斑爛癮疹如錦紋也。
生地黃(半斤切打碎)好豉(一升)上以豬膏二斤。合前藥煎五六沸。令三分減。
去滓。
研雄黃、麝香如大豆者。納中攪勻。盡服之。毒便從皮中出。則愈。忌蕪荑。
黑奴丸
(出肘后方)
治溫毒發(fā)斑者。五死一生。黑斑者。十死一生。大疫難
救者。治天行斑瘡。須臾遍身皆戴白漿。此是惡毒之氣所致。
用冬葵菜葉煮。以蒜齏啖之則止。
治天行時病發(fā)斑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燒。瘡皆戴白漿。隨沒隨生。不治
。數(shù)日必死。治后瘡盤黯黑。一歲方減。此惡毒之氣所為。
用水煮升麻。綿漬洗之。酒煮尤妙。但痛難忍。
黃連橘皮湯
(出活人書)
治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熱。
其春寒解。冬溫毒始發(fā)出肌中。斑爛癮疹如錦紋而咳。心悶。嘔吐清汁。眼赤。口瘡
。下部生瘡。
黃連(四兩去須)橘皮杏仁(去皮尖雙仁)枳實(shí)(炙一作枳殼)麻黃(去節(jié))葛根(各二兩)濃樸(炙)甘草(炙各一兩)上銼。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令盡。
且消息。
下當(dāng)先止。忌豬肉、冷水、海藻、菘菜等。
漏蘆橘皮湯治冬溫未即病。至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fā)。至夏熱。其春寒解。冬溫
毒始發(fā)出肌中。斑爛癮疹如錦紋而咳。心悶。嘔吐清汁。眼赤。口瘡。下部亦生瘡。
漏蘆(二兩)橘皮(二兩)甘遂(二兩)麻黃(去節(jié)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二兩)黃芩(二兩)上銼。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四服。得下為佳。一方有知母、枳實(shí)、白薇、升麻、大黃、甘草。為十二味。
治天行發(fā)斑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沒隨生。若不急治
。數(shù)日即死。
(方見治時行病發(fā)瘡)
治時氣發(fā)瘡癮。
用葡萄研酒食之。甚效。
治時氣天行病發(fā)瘡。
用升麻五兩。以水二升。入蜜同煎三沸。半服。半敷瘡上。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