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中濕附論

    作者: 朱梓

    夫濕者。天之陰雨宿霧。地之山澤蒸氣。人或中之必溢于血脈。而流于關節(jié)也。其或久處卑濕。常住水涇?;蛎坝曷抖小趥钩?。衣里冷濕。皆能為病。經(jīng)云。濕為停著。左傳曰濕淫腹疾。是以受濕之人一身痛重。百節(jié)酸痛。四肢腫滿。筋脈弛長。發(fā)熱惡寒。小便秘澀。大便飧泄也。若氣不和平。濕中稍重。亦令人半身不遂??谘坌薄O殉被枞?。有類風證。治之之法。宜利小便。治濕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宜于滲濕湯方中求之。切不得以火劫發(fā)汗。并妄轉瀉。濕家誤汗必作。令人角弓反張如中風狀。下之則額上汗出微喘。小便不利者死。下利不止者亦死。夫寒熱風濕皆能并合為病。故有風濕濕溫。證各不同。為治亦別。不可不明辨也。風濕者。風氣與濕氣相搏也。其證肢體煩重。不可轉側。筋脈掣痛。

    不得屈伸。額上微汗。不欲去被。或身微腫。欲發(fā)其汗。但身潤則風濕俱去。若大發(fā)其汗。則風氣去而濕氣相并也。其證身體煩疼無汗。惡寒發(fā)熱。脈浮緩而細。宜與麻黃白術湯。

    以發(fā)散實表。除濕去寒也。中濕者。脈沉而細微緩。以濕溢入肌膚。脈則沉細。夫濕者。在天為雨。在地為土。在人為臟為脾。故濕喜歸脾。脾虛喜中濕。故曰濕流關節(jié)。中之使人脹。四肢關節(jié)疼痛而煩。久則浮腫喘滿?;璨恢恕VI者。腰痛身重如坐水中。著脾者。

    四肢浮腫不能屈伸。挾風則眩暈嘔噦。兼寒則拳拳掣痛。或泄瀉發(fā)黃。身熱鼻塞。直視鄭聲。

    虛汗香港腳。腹中脹。臍下堅次之。

    夫風濕者。是風氣與濕氣共傷于人也。風者八方之虛。風濕者水濕之蒸氣。若地下濕復少霜雪。其山水氣蒸。兼值暖猥。暖猥人腠理開。便受風濕。其狀令人懈惰。精神昏憒。若經(jīng)久亦令四肢緩縱不隨。入臟則??谏嗖皇?。或腳痹弱。變?yōu)橄愀勰_。真誥云。櫛頭理發(fā)欲得多過。通流血脈。散風濕。數(shù)易更櫛器用之。

    夫濕溫者。其人常傷于濕。因而中暑?;蚝刮锤杉丛 駸嵯嗖珓t發(fā)濕溫。病苦兩脛逆冷。及胸多汗。頭目痛苦妄言。惡寒反熱。關節(jié)盡疼。手足倦怠不自勝持。其脈陽濡而弱。

    陰小而急。治在太陰。宜與茯苓白術湯。不可發(fā)汗。汗出必不能言。耳聾不知所在。身青而色變。名曰重。如此者。醫(yī)殺之耳。

    凡男子婦人小兒手足麻痹。肌肉不仁者。風寒濕三氣相雜至合為痹。先用黃芩芍藥湯吐之。吐訖次用通解丸。通而瀉之。瀉訖更用辛甘之劑汗之。汗瀉之后。可用當歸清涼飲子兼烏荊丸、除濕丹、和血行經(jīng)之藥則愈矣。

    凡男子婦人病水濕瀉注不止。因服豆蔻、烏梅、姜、附酸熱之劑。經(jīng)曰。陽氣耗減于內。

    陰陷而不起。內經(jīng)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捎锚毷ド⑼轮?。如時月寒涼。宜于燠室不透風處。用火一盆。藉火力出汗。次以導水、禹功。量病患虛實瀉十余行。濕去腫減則愈矣。是汗下吐三法俱行。三法行畢臟腑空虛。先宜以淡漿粥養(yǎng)腸胃三兩日。次服五苓、益元同煎?;驘粜臏{下亦可。如大勢未盡。更服神功散。可以流濕潤燥。分陰陽利水道。既平之后。宜大將息。慎忌油、鹽、酒、果、房室等事三年。則不復作矣。

    金砂流濕丸治男子婦人雜證。及風濕酒濕。

    木通(一兩去皮)澤瀉(一兩半)木香(一兩)白茯苓(去皮)大黃(去皮各一兩半)滑石(五兩)海金砂(五錢)牽牛頭末(五兩)郁李仁(一兩)上為細末。滴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八十丸。生姜湯下。忌濕面。如小便不通。燈草湯下。如傷酒。生姜湯下。

    酒疸。食黃蘿卜湯下。痢疾。高良姜湯下。婦人血氣不調。當歸湯下。肢節(jié)疼痛。溫酒下。

    心痛者。韭根湯下。膈氣。枳實湯下。中風?;苯菧?。

    除濕丹

    (出宣明論)

    治濕客腰膝。重痛。足脛浮腫

    檳榔甘遂赤芍藥威靈仙葶藶(各二兩)乳香(一兩研)沒藥(一兩別研)牽牛(半兩)大戟(炒三兩)陳皮(四兩去白)澤瀉(二兩)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加至八十丸。食前溫水送下。得更衣止后服。前服忌酒二日。藥后忌濕面、甘草三兩日。食溫淡粥補胃。一方無澤瀉。

    桂苓白術丸

    (出御藥院方)

    治消痰逆。止咳嗽。散痞滿壅塞。開堅結痛悶。

    進飲食。調和臟腑。無問寒暑濕熱。吐瀉利皆能開發(fā)。以令遍身流濕潤燥。氣液宣平而

    愈。解酒毒。療肺痿勞嗽。水腫腹脹。泄瀉不能止者。服之利止為度。隨證調之。

    官桂茯苓(去皮)半夏(以上各一兩)干生姜(一分)白術紅皮(去白)澤瀉(各半兩)黃連(半兩)黃柏(二兩)上為末。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生姜湯下。食后服。

    桂苓白術散

    (劉先生直格方)

    治傷寒中風。冒暑飲食。內外一切所傷。傳受

    熱內甚?;蝾^痛口干?;蛲聻a煩渴。或小便赤澀。大便急痛。或瀉痢間作。并一切濕熱

    霍亂。吐瀉轉筋。急痛腹?jié)M。或中外諸邪所傷而兼吐瀉者。濕熱之時尤用之。

    (方見桂苓甘露飲)

    舟車丸治積聚潮熱。有時胃氣不和。遍身腫滿?;蛩疂裥M氣。足腫腹脹。氣湊不

    得。腹腸間結聚。大便不通。并皆治之。

    甘遂(煨)陳皮青皮(各一兩)木香(半兩)芫花(醋炒)大戟(漿水浸一宿各一兩)大黃(二兩)牽牛(頭末四兩)取蠱加蕪荑(半兩)上為細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量虛實加減。食前溫水送下。以利為度。

    蒼術復煎散治寒濕相合。腦痛惡寒。項筋脊骨髀腿痛。膝臏痛。脈沉而無力。行

    步身沉重。

    蒼術(四兩水二碗煎至二大盞去滓入下項藥味)羌活(一錢)升麻澤瀉柴胡本白術(各半錢)黃柏(三錢)紅花(少許)上煎。去滓稍熱服之??招娜∥⒑篂樾?。忌酒、濕面。

    滲濕湯治寒濕所傷。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澀或利。大便溏泄。皆因坐臥

    濕處。或因雨露所襲。或因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下重疼。兩腳酸痛。腿膝或腫

    或不腫。小便利反不渴。悉能主之。

    蒼術白術甘草〔各三錢(兩)〕干姜茯苓(各二兩)橘紅丁香(各一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三枚。去滓。食前溫服。煎至六分。此藥治脾胃不和。嘔逆惡心。大便時時溏泄。尤得其宜。一方減橘紅、丁香。名腎著湯。腰重而冷痛者。

    大宜服之。或不因濕氣所傷。乃是風寒相搏以致腰疼。宜服生料五積散。仍加桃仁數(shù)個煎服。

    栝蔞根湯治風濕加渴甚者。

    石膏(二兩)栝蔞根(三分)人參防風甘草(炙各半兩)葛根(一兩半生用干者只三錢)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中盞。去滓服。

    尋痛丸治走注流濕。襲經(jīng)絡。宜用除疼痛。

    棕櫚皮(燒存性一兩半)皂莢子仁(二兩炒)當歸(去蘆頭炒)乳香(別研)沒藥(別研各一兩)穿山甲(酥炙一兩)木香(半兩)麝香(二錢別研)上同為細末。

    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候。溫酒下?;蚰竟蠝拖隆?/p>

    滲濕湯治坐臥濕地?;驗橛曷端u。身重腳弱。關節(jié)重疼。發(fā)熱惡寒?;蚨嗪箰?/p>

    風?;蛐”悴焕?。大便溏泄。項背強急。手足時厥。周身麻痹。肢體微腫。

    白術(二兩)人參(半兩)干姜(炮)白芍藥附子(炮去皮臍)白茯苓(去皮)桂枝(不棗三枚。煎至八

    三花神丸治中滿腹脹。喘嗽淋閉。一切水濕腫滿濕熱。腸垢沉積變生疾病。久

    病不已。黃瘦困倦。氣血壅滯不得宣通?;蝻L濕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風痰涎嗽

    。頭目眩暈。瘧疾不已。癥瘕積聚。堅滿痞悶。酒積。一切痰飲嘔逆。及婦人經(jīng)病不快

    。帶下淋瀝。無問赤白。并男子婦人傷寒濕熱。腹?jié)M疼痛。久新瘦弱。俗不能別辨?;?/p>

    泛常只為轉動之藥。兼

    之。

    甘遂大戟芫花(醋拌濕炒各半兩)牽牛(二兩)大黃(一兩以上為末)輕粉(一錢一方無輕粉)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下。每日三服。

    加至快利。利后常服保養(yǎng)宣通氣血。稍進酒食。病痞悶極甚者。便多服。則頓攻不開。轉加痛悶。則初服兩丸。每加兩丸。至快利為度。以意消息。小兒丸如麻子大。隨強弱增損。三四歲者三五丸。根據(jù)前法。一方崔宣武神丸加黃柏。

    人參紫菀散治濕熱流注。足脛浮腫。痰咳等證。

    人參川芎木香防己白術(各一兩)紫菀(去土皮)苦葶藶(炒紫色各二兩)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四片。烏梅一個。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日進三服。慎濕面、溫酒、等物。

    接骨丹逐濕氣。定疼痛。腫疾并皆治之。

    骨碎補(去毛一斤)敗醬生地黃〔去土凈洗各一兩(斤)〕蒲黃(半斤)白面(二升)上為細末。一處拌勻。用隔年好米醋熬滾熱。調藥放溫于痛處。如藥冷再用熱醋調敷。如此七次。用綿包之。大有神效。一料分作七處。七日用之。

    除濕湯治寒濕所傷身體重著。腰腳酸痛。大便溏泄。小便澀閉。

    平胃散加半夏曲(炒)藿香白茯苓白術上各等分。用水二盞。姜棗煎服。一方去白術。用赤茯苓。

    黃建中湯治傷濕。鼻塞身痛。

    黃(微炙)辣桂甘草白芍藥(各二兩)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姜四片。棗三枚。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一方入餳糖少許。再煎令溶。稍熱服。

    赤茯苓丸治脾濕太過。四肢腫滿。腹脹喘逆。氣不宣通。小便赤澀。

    葶藶(四兩)防己(二兩)赤茯苓(一兩)木香(半兩)上為細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下。食前服。

    牛黃白術丸治腰腳濕氣。

    黑牽牛(頭末二兩)大黃(二兩)白術(一兩)上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湯下。如要快利。加至百丸。

    五加酒方

    五加根莖(細銼五斗)六月六日曲末(三斗)黍米(一石糯米亦得)上三味以水五斗。

    共五加同下于大釜中。以木度深淺。與水準刻之。即更添水一石五斗。并前計兩石。即下火煎。旋旋急火。取藥汁減下至水刻處即得。以大盆安凈筐??鹬邪矁舨紗?。兼滓漉著筐中。

    其汁在盆中唯有五斗。且別盛密封蓋之。又重取所漉者五加滓。以水煮之。如別有五加添和同煮更佳。取此汁用淘米。拌飯炊之。如常炊法。用前五加濃汁漬曲。且炊米五斗釀之。余五末之。下釀中。益炒玄參及蛇皮肉亦得。其糟與以下食之尤佳。

    補骨脂丸治濕傷內外眾疾俱作。陽氣衰絕。補益之藥百端不應。唐鄭相公為海南

    節(jié)度。七十有五。越地卑濕。服諸藥不應。元和七年。有訶陵國船主李摩訶獻此方。經(jīng)

    七八日而覺應驗。自爾常服。其功神驗。十年二月罷郡歸京。錄方傳之。

    破故紙(半兩揀洗為末)胡桃肉(去皮二十兩研如泥)上胡桃肉泥入破故紙末。更以好煉蜜和勻如飴。盛瓷器中。旦日以溫酒化藥一匙服之。不飲酒者。以溫熟水化下。彌久則延年益氣。悅心明目。補添筋骨。但禁食蕓苔、羊血。

    牽牛湯治腹中濕氣。足脛微腫。中滿氣急??人源ⅰP”悴焕?。

    黑牽牛(頭末一兩)濃樸(姜制半兩)上研末。每服二錢。煎姜棗湯調下?;蚺R時水丸梧

    茯苓白術湯治冒雨濕著肌膚?;蛞蚝钩鼋n。或因燥熱得病。覺腰重腳弱。身體

    煩痛。頭白術(二兩炒)附子(一兩生熟臨時消息)茯苓(去皮半兩)官桂(去粗皮半兩)甘草(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二盞。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加味術附湯治中濕脈沉而微緩。濕喜歸脾。流于關節(jié)。中之多使人腹脹倦怠。

    四肢關節(jié)疼痛而煩?;蛞簧碇刂?。久則浮腫喘滿?;璨恢?。挾風眩暈嘔噦。兼寒則攣

    拳掣痛。治之不得猛發(fā)汗。灼艾通泄。惟利小便為佳。此方主之。及治大小便皆自利。

    白術(去蘆)甘草(炒一兩)附子(炮一兩半)赤茯苓(一兩)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三枚。煎七分。日三服。才見身痹。又三服。當如冒狀勿怪。蓋術附并行皮中逐水氣故爾。法合加桂一兩。大便堅小便利則勿加。

    術附湯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轉側。不嘔不渴。大便堅硬。小便自利。及

    風虛頭目眩重。甚者。不知食味。此藥暖肌補中。助陽氣。止自汗。

    白術(二兩)甘草(炒一兩)附子(熟七錢半)上銼細。每服三錢。姜七片。水一盞半。煎

    白術酒治中濕??卩洳恢?。

    用白術半兩去蘆。以酒三盞。煎一盞。頓服。不能飲酒以水代。日三服。夜一服。鮑氏方云。濕喜中脾則脹。四肢痛。久則腫喘。挾風則眩暈。挾寒則攣拳。不可大發(fā)汗。不可灼

    無敵丸

    赤土(四兩醋碎)穿山甲蒼術自然銅(火七次)赤小豆(生用)赤芍藥山梔子橘皮木鱉子香白芷木瓜蘇木生地黃熟地黃荊芥地龍(蛤粉炒以上各四兩)骨碎補(二兩)晚蠶砂(二斤)當歸(一兩)紫荊皮(半斤)乳香(一兩)沒藥(一兩)大烏頭(一個)上為細末。用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酒送下。

    或茶清亦得。用好醋為丸

    大橘皮湯

    (一名白術木香散)

    治濕熱內甚。心腹脹滿水腫。小便不利。大便

    泄。亦治咳嗽不能臥。不敢食。

    橘皮〔一(半)兩去白〕木香(一分)滑石(六兩)檳榔(三錢)茯苓(一兩去皮)木豬苓(去皮)澤瀉白術官桂(各半兩)甘草(二錢)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生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大小便秘。先服十棗湯。二三日后再服此藥。一方不用甘草。

    生附湯治受濕腰痛。

    附子(生二錢半)蒼術(炒)杜仲(姜炒各半兩)牛膝(酒浸焙)濃樸(制)干姜(生)白術茯苓甘草(炙各二錢半)上咀。每服三錢。姜三片。棗三枚。水一盞半。煎至八

    防己黃湯治風濕相搏客在皮膚。一身盡重。四肢少力。關節(jié)煩疼。自汗。灑淅

    惡風。不欲去衣。及風水客搏腿腳浮腫。上輕下重不能屈伸。

    防己(四兩)黃(五兩)甘草〔三(二)兩炙〕白術(三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三枚。同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不計時候。蓋覆溫臥汗出瘥。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喘者加麻黃。胃中不和加芍藥。氣上沖加桂。

    天門冬湯療風濕體疼。惡風微腫

    天門冬(三兩去心)葛根(四兩)生姜(三兩)桂心(四兩)麻黃(三兩去節(jié))芍藥(二兩)杏仁(五十枚去皮尖雙仁)甘草(二兩炙)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分三服。取汗忌海藻、菘菜、生蔥、鯉魚。

    人參附子湯治風濕身體疼痛欲折。肌肉如刀所刺。

    人參(去蘆頭)黑附子(炮去皮臍)干姜(炮裂)芍藥茯苓(去皮)甘草(炙)桂心(各一錢)白術(二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大盞。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不拘時候

    七物獨活湯療腳弱及中風濕。緩縱不遂。

    獨活(五兩)葛根(四兩)干姜〔三(二)兩〕桂心(四兩)半夏(四兩洗)甘草(炙二兩)防風(三兩)上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得少微汗出好。忌羊肉、

    七圣散治風濕流注經(jīng)絡間。肢節(jié)緩縱不遂?;蚰_膝疼痛不能步履。

    續(xù)斷獨活防風杜仲萆牛膝(酒浸一宿)甘草上各修事凈。焙干半兩為細末

    活血應痛丸治風濕客于腎經(jīng)。血脈凝滯。腰腳重疼不能轉側。皮膚不仁。遍身麻

    木。上攻頭面虛腫。耳內常鳴。下注腳膝重痛少力。行履艱難。亦治項背拘攣不得舒暢

    。常服活血脈。壯筋骨。使氣脈宣流。

    狗脊(去毛四斤)蒼術(米泔浸一宿去皮六斤)香附子(去毛炒七斤半)陳皮〔洗去毛五(四)斤半〕沒藥(別研一十二兩)威靈仙〔洗三(一)斤〕草烏頭(炮一斤半)上為細末。用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粒至二十粒。用溫酒或熟水任下。不拘時候。

    久服。忌桃、李、雀、鴿、諸血物。

    療風濕身體疼痛。惡風微腫方。

    桂心(四兩)麻黃(二兩去節(jié))芍藥(二兩)天門冬(二兩去心)生姜(二兩)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兩仁)上咀。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一升。日三。忌鯉魚、生蔥、海藻、

    治風濕脈浮身重。汗出惡風。

    甘草(二兩)黃(五兩)漢防己(四兩)生姜白術(各三兩)大棗(十二枚)上咀。水六升。煮取汁三升。分三服。服了坐被中。欲解如蟲行皮中。臥取汗。

    麻黃湯療頭風濕。面如針刺之狀。身體有腫。惡風汗出。短氣不能飲食。

    麻黃(四兩)芎(一兩)莽草(一兩)當歸(一兩)杏仁(三十枚去皮尖兩仁)上銼。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作三服。日三。糜粥將息。

    薏苡麻黃湯

    (一名麻黃杏仁薏苡仁湯)

    療風濕身煩疼。日晡發(fā)熱劇者。

    薏苡仁〔半斤(升)一方用二兩〕麻黃(四兩去節(jié))甘草(二兩)杏仁(二兩去皮尖兩仁碎)上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汗出即愈。濕家煩疼??梢愿什萋辄S湯發(fā)汗不

    療風濕。百節(jié)疼痛不可屈伸。時汗出。

    芍藥(四兩)甘草(炙三兩)芎(四兩)附子(三兩炮四破)上咀。水五升。煮取

    甜瓜子丸治風濕相搏腰腳疼痛。大有神效。

    甜瓜子〔三(二)兩凈炒黃色〕干木瓜(一兩半去皮瓤)威靈仙(一兩)川烏(半兩炮去皮臍)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避風處少息。汗出為度。服藥后當日忌食熱物。及相反藥材。畏半夏、栝蔞、貝母、白芨之類。凡病在上食后。

    在下食前服之。

    木瓜丸治風濕客搏。手足腰膝不能舉動。

    木瓜(一斤去皮尖開一孔)吳茱萸(一兩擇凈)上以茱萸入木瓜內。用線系定。蒸爛入青鹽半兩研勻。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招牟杈迫嗡拖隆EOゾ品燃?。

    治風濕手足腰腿疼痛等證。

    用豬牙皂角不蛀者一斤。銼碎為細末。用多年米醋熬成膏子。夾紙攤貼大效。

    蒼術散治風濕。常服壯筋骨健步。

    蒼術(一斤用粟米泔水浸過用竹刀刮去筋皮半斤以童子小便浸半斤無灰好酒浸)用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取出蒼術。于凈地上掘一坑。以炭火紅。去炭將浸蒼術酒、小便傾于坑內。卻放蒼術于坑內。用瓦器蓋覆。用泥封固。經(jīng)一宿取出蒼術為細末。每服二錢??招柠}湯或酒調服。常服除濕。壯筋骨明目。

    乳香沒藥丸治遠年近日風寒濕氣攻注腳膝。或腫或痛。筋攣不能屈伸。腳不能蹈

    地。及一切疼痛往來不已。并宜服之。

    乳香(別研)沒藥(別研)骨碎補(去毛)威靈仙(去土)縮砂仁白附子甜瓜子牛膝(酒浸一宿)當歸(去蘆)干木瓜地龍(去土)木鱉子(各一兩)白牽牛(三兩微炒)上

    上馬丸治寒濕臂痛。腿腳疼。筋骨諸疾。

    川烏(炮)木香(半兩不見火)虎骨(酥炙)牛膝杜仲木瓜當歸(酒浸)敗龜板(酥炙)自然銅(醋淬)黃(蜜炙)白術(各一兩)上為細末。用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三

    麒麟竭散治寒濕傳于經(jīng)絡。疼痛不可忍。

    血竭南乳香沒藥白芍藥當歸〔各六兩(錢)〕水蛭(杵碎炒令煙盡)麝香〔各一(二)錢〕虎腦骨(酥炙黃五錢一作虎脛骨)上為末和勻。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食前服。

    應痛丸治寒風損手腳。疼痛及諸濕。

    生蒼術(一斤)舶上茴香(十二兩微炒)破故紙(一斤半炒半生)骨碎補(又名胡孫姜一斤樟桂石上生亦可旋取上去毛用)穿山甲(六兩去膜?;页疵洖槎瘸乙嗫捎茫┥轂酰ㄒ唤镤S碎如麥子大)上鋤草烏一斤。用生蔥一斤。連皮生老姜一斤擂爛。將草烏一處淹兩宿焙干。連前藥作一處。日干或焙干。研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日一服。每服止五十丸。酒或湯下。病在上食后停片時服。病在下空心服。服訖。忌一時熱物。

    熨烙當歸散治寒濕留注腰腿疼痛。經(jīng)脈逆滯。不得宣通。

    防風(去蘆頭)當歸(去蘆頭)本(去土)獨活(銼去土)荊芥穗頑荊葉(以上各一兩)上為粗末。每用藥一兩半。鹽四兩。慢火炒令熱。用絹袋盛。去痛處熨烙。

    生附除濕湯

    (出仁齋直指方)

    治寒濕交攻。身體冷痛。

    生附子(二兩)蒼術〔二(三)兩裂〕白術濃樸(制各一兩)木瓜(二錢)粉草(炙三錢)上為末。每服六錢重。水四盞。姜十五片。煎取兩盞。分作二服。又名除濕湯。

    附子麻黃湯

    (出三因方)

    治寒濕所中?;钑灳徣??;蜓硰娂?。口。語聲

    濁。心腹脹。氣上喘不能動轉。

    附子(炮去皮臍)麻黃(去節(jié)蕩)白術(去蘆)干姜甘草(炙)人參(各等分)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麻黃白術湯

    (出三因方)

    治寒濕身體疼痛煩。無汗惡寒發(fā)熱脈浮緩細。

    麻黃(去節(jié)三兩)桂心(二兩)甘草(一兩炙)杏仁(二十個去皮炒)白術(四兩)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芎術除眩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感寒濕。頭目眩暈。

    官桂甘草(炙二錢半)川芎附子白術(各半兩)上咀。每服三錢。姜七片。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服。

    續(xù)斷丸

    (出御藥院方)

    活血通關節(jié)。行經(jīng)絡引滯氣。散寒濕。治筋攣骨痛。

    續(xù)斷萆(各二兩銼碎)牛膝(酒浸焙干)杜仲(去粗皮銼碎炒令絲盡好)干木瓜(各二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溫酒送下。食前服。

    應痛丸治寒濕氣。骨頭到處疼痛不止。

    甜瓜子干木瓜川烏頭五靈脂(各二兩)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熱酒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補骨脂散治寒濕氣滯。腰膝腳疼腫滿。行步艱難。

    破故紙(一兩炒)黑牽牛(二兩)上為細末。用陳皮煎湯調下。一方用核桃酒送下。

    黃連丸

    (出宣明論)

    治濕熱流連氣血不通。壅滯不散。清爽頭目。

    用黃連好者。不以多少為末。酒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不計時候。

    日三服。

    白術茯苓干姜湯

    (出三因方)

    治伏暑中風濕。煩渴引飲。心腹疼痛。躁悶。

    干面垢。灑灑惡寒。淅淅畏風。微汗。饑不能食。

    白術干姜(炮)茯苓(去皮)細辛桂心干葛甘草(炙)陳皮烏梅(去核)豆豉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點服。不拘時候。

    茯苓白術湯

    (出三因方)

    治冒暑毒加以著濕?;蚝刮锤杉丛 =猿墒顫?。宜

    此湯。

    茯苓(去皮)干姜(炮)甘草(炙)白術桂心(各一兩)上銼末。每服四錢。

    水一盞。煎

    增損續(xù)斷丸

    (出本事方)

    治榮衛(wèi)澀滯少色。寒濕從之痹滯。關節(jié)不利而痛。

    川續(xù)斷薏苡仁牡丹皮桂心山芋白茯苓黃山茱萸石斛麥門冬(各一兩)干地黃(三兩)人參防風白術鹿角膠(各七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下??招氖城?。

    小金丹

    草烏(六兩姜蔥各半斤搗爛)蒼術(四兩米泔浸)地龍穿山甲敗龜殼白芷晚蠶砂骨碎補虎骨(炙)自然銅破故紙何首烏川萆乳香沒藥(以上各半兩)上為

    小金丹真方。

    蒼術(四兩去蘆米泔浸一宿)草烏(五兩不去尖去皮米泔浸一宿)蔥白(四兩)老姜(四兩)以上共四味。一處搗為餅。焙干后加。

    川烏(半兩)何首烏(半兩)自然銅(半兩醋淬七次)地龍(半兩)二蠶砂(半兩)破故紙(酒浸半兩)穿山甲(半兩火炮帶性)白芷(半兩)上為細末。用好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茶湯或酒任下。忌熱物、豬羊血、豆粉。

    續(xù)斷丸

    (出本事方)

    治風濕四肢浮腫。肌肉麻痹。甚則手足無力。筋脈緩

    急。

    宜服。

    川續(xù)斷萆當歸(切微炒)附子防風天麻(各一兩)乳香沒藥(各半兩)川烏

    桂枝附子湯

    (出仁齋直指方)

    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汗出

    氣。小便不利。不欲去衣被?;蛏砦⒛[。脈浮弦細澀者。

    桂枝(去皮四兩)白術附子(炮去皮臍各三兩)甘草(二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子三個。煎至七分去滓??招臏胤??;虼蟊忝貏t去桂枝。小便不利悸氣。

    撫芎湯

    (出濟生方)

    治濕流關節(jié)。臂痛身重。不可俯仰?;蜃院诡^眩。痰逆

    心。

    撫芎白術橘紅(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羌附湯

    (出濟生方)

    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蛏砦⒛[不

    仁。

    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白術甘草(炙)上各等分。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治腳膝緩弱行履不得。

    威靈仙木瓜吳白芷甘草上各等分。用酒煎。食前服。

    治風寒濕痹。麻木不仁。粥法。

    (出本事方)上川烏生為末。用香熟白米作粥半碗。藥末四錢。同米用慢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腳許。蜜三大匙攪勻。空心啜之。溫為佳。如是中濕。更入薏苡仁末二錢。增米作一中碗服。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遂。痛不能舉者。有此證預服防之。左氏云。風淫末疾。謂四肢為四末也。脾主四肢。風邪客于肝則淫脾。脾為肝克故疾在末。谷氣引風濕之藥徑入脾經(jīng)。

    治腳轉筋。

    急伸腳將腳緊鉤向前。痛即止。

    薏苡仁散

    (出本事方)

    治濕傷腎。腎不養(yǎng)肝。肝自生風。遂成風濕。流注四

    筋骨?;蛉胱蠹纭<∪馓弁?。漸入左指中。

    薏苡仁(一兩)當歸小川芎干姜甘草官桂川烏防風茵芋人參羌活白術麻黃獨活(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招呐R臥酒調下。日三服。

    加劑除濕湯

    (出仁齋直指方)

    治風虛傷濕。身重腰疼。四肢微冷。或嘔逆或

    泄。皆治之。

    蒼術(炮)白術甘草(炙各一兩)干姜(炮)茯苓(各二兩)橘皮辣桂濃樸(制各半兩)上銼。每服三錢。姜棗煎服。

    當歸拈痛湯

    (出濟生拔粹方)

    治濕熱為病。肢節(jié)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

    利。

    兼遍身疼痛。下注手足。足脛腫痛不可忍。

    羌活(半兩)甘草(炙半兩)酒黃芩(半兩)茵陳葉(酒炒半兩)人參苦參(酒洗)升麻葛根蒼術(各二錢)當歸身知母(酒浸各三錢)防風(二錢)澤瀉豬苓(各三錢)白術(一錢半)上咀。每服一兩。水二大盞半。浸藥少時。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

    空心食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臨臥一服不須飯壓。一方無當歸。用黃柏二錢炒黃色。上本草十劑云。宣可去壅。通可去滯。內經(jīng)云。濕淫所勝。治以苦溫。羌活苦辛。透關節(jié)勝濕。

    防風甘辛溫。散經(jīng)絡中留濕。故以為主。水性潤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

    引而上行。以苦發(fā)之也。白術味甘溫。和中除濕。蒼術體輕浮。氣力雄壯。能去皮膚間腠理濕。故以為臣。血壅而不流為痛。當歸身辛溫以散之。使血氣各有所歸。人參、甘草甘溫。

    補脾養(yǎng)正氣。使苦藥不能傷脾胃。仲景云。濕熱相合肢節(jié)煩疼??鄥ⅰⅫS芩、知母、茵陳、寒乃苦以泄之者也。凡酒制炒以為因用。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豬苓、甘平。澤瀉咸平。

    淡以滲之。又能導其留飲。故以為佐。氣味相合上下分消其濕。使壅滯之氣。得宣通也。

    苓術湯

    (出澹寮方)

    治冒暑遭雨。暑濕郁發(fā)四肢不仁。半身不遂。骨節(jié)離解

    弱不收。或附子(炮去皮臍)茯苓白術干姜(炮)澤瀉桂心(各等分)上為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服。

    不換金正氣散

    (出仁齋直指方)

    治傷濕四肢重著。骨節(jié)疼痛。灑淅咳嗽。

    濃樸(去皮姜汁制)藿香(去枝土)甘草()半夏(煮)蒼術(米泔浸)陳皮(去白)三片。棗子二枚。

    煎至八分去滓。食前稍熱服。忌生冷、油膩。一方治傷濕咳嗽。加赤茯苓、干生姜煎服。一方無蒼術。

    白術散

    (出三因方)

    治五臟傷濕??人蕴迪?。增寒發(fā)熱。上氣喘急。

    白術(二兩)五味子茯苓(各一兩)甘草(一錢)半夏(四個洗去滑破作十六片)上銼散。分作十六服。每服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紅棗三枚。煎至七分。空心服之。

    左經(jīng)丸

    (出德生堂)

    治筋骨諸疾。手足不能行步運動。

    草烏(肉白者生用去皮臍)木鱉子(去殼研)白膠香五靈脂(各三兩半)當歸斑蝥(一百個去翅足醋煮熟)上為細末。用黑豆去皮生粉一斤。醋煮糊為丸雞頭大。每服一丸。

    溫酒磨下。此藥能通榮衛(wèi)。導經(jīng)絡。專治心腎肝三經(jīng)。服得小便少淋澀大有奇驗。但不曾針灸傷筋脈者。四五丸必效。

    牽牛丸

    (出宣明論)

    治一切濕熱腫滿等疾。

    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分)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生姜湯下。食后。量虛實加減服之。

    五苓散

    (出醫(yī)方大成)

    治傷濕有熱。小便赤少。

    獨活散

    (出活人書方)

    治傷風濕等疾。

    羌活獨活(并去蘆頭)枳殼(去瓤麩炒遍黃)防風黃芩(細者)麻黃(沸湯泡三沸焙干秤)人參細辛(華陰者)甘草(細銼炒赤)白茯苓蔓荊子甘菊花(各一兩)石膏(水飛過二兩)上搗羅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薄荷四五葉。

    同煎至八分去滓。

    知母干葛湯

    (出活人書)

    治風濕身體灼熱甚者。

    知母(二錢)干葛(八錢)石膏(六錢)葳蕤(五錢)甘草(炙)黃芩木香升麻人參防風杏仁(炒)天南星(生)羌活川芎(各二兩)麻黃(去節(jié)四錢湯泡焙干)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服。未知再服之。

    五痹湯

    (出如宜方)

    治風寒濕氣客留肌體。四肢頑麻不仁。

    羌活防己白術片子姜黃海桐皮當歸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上咀。姜十片。水二盞。煎八分。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除濕湯

    (出百一選方)

    治一切中濕自汗。淅淅惡風。翕翕發(fā)熱。陽虛自汗。

    吸少氣。風濕風溫。表實里虛。表虛里實。腠理開疏。氣道壅塞。虛汗盜汗。目黃身腫

    。小便不利。胸膈溢滿。腰疼體痛。嘔吐涎沫。葛丞相云。甚有效驗。

    白術白茯苓蒼術(米泔浸)藿香葉(去土)甘草橘紅濃樸半夏(各一兩)附子(六錢炮)生姜(二兩)上濃樸、半夏、生姜一處搗作餅子焙干。同眾藥為粗末。

    每服三錢

    輕腳丸

    (余居士選奇方)

    逐風去濕。消腫行血止痛。

    地膚子(一兩)白術(半兩)赤茯苓(半兩)木豬苓(半兩去皮秤)舶上茴香(半兩炒)澤瀉赤芍藥紫蘇葉葫蘆巴檳榔枳實(各半兩麩炒去瓤秤)桃仁(一兩去皮尖及雙仁麩炒秤)上除桃仁外。一處拌和令勻。搗羅為末。入桃仁煉蜜為丸。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招摹W咸K湯下。加至百丸。舊有寒濕之疾。每發(fā)時痛不可忍。

    呻吟之聲徹于戶外。幾瀕于死。忽遇道人授此方。才服半料。間或發(fā)作。頓覺減前時。服盡全料厥疾遂瘳。信而服之。其驗如神。

    姜術湯

    (出御藥院方)

    溫和中氣。外退除寒濕。治陽虛里寒。外挾風冷。頭

    惡風。戰(zhàn)栗多汗。風濕相搏身體疼痛。腰背強直轉側不能。又療食寒飲冷。內傷脾胃。

    嘔逆吐痰。不思飲食。

    川姜白術(炒)茯苓(各一兩)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七味除濕湯

    (出澹寮方)

    治寒濕所傷身重體痛。腠理開汗出。大便溏泄。小

    便

    或澀或利。腰半夏曲(炒)濃樸(姜制)蒼術(米泔浸各二兩)藿香葉(去土)陳橘皮(去白)赤茯苓(去皮各一兩)甘草(炙七錢)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

    棗二枚。同煎至七

    十八味流氣飲

    (出朱氏集驗方)

    治受風寒濕熱諸邪毒一身。周遍。氣脈上下

    和。

    羌活獨活人參枳殼陳皮白術木香防風蘇葉川芎當歸桂皮白芍藥甘草白芷黃天臺烏藥白茯苓上等分為細末。用棗湯調下。

    省風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氣不和。為風寒邪濕之氣著于手足麻痹。頭重身

    。起居旋運。四肢倦怠。足脛緩弱。掣痛無時。每遇陰晦風寒。神思不清。痰氣相逆。

    并宜預服。

    羌活防風甘草白茯苓(各半兩)木香(一分)人參陳皮(各三錢)天臺烏藥(三錢)白術(一兩麩炒)南星(半兩重者一只炮去皮切如豆大)附子(九錢炮去皮臍切)上

    黃六一湯

    (出朱氏集驗方)

    治風濕相搏。肌肉動。先服滲濕湯。次用此

    藥。

    黃當歸甘草上等分咀。水一盞。姜棗煎??招姆?/p>

    葶藶木香散

    (出宣明論)

    治濕熱內外余熱。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

    泄。膝脛腫滿。

    葶藶茯苓(去皮)豬苓(去皮)白術(各一分)木香(半錢)澤瀉木通甘草(各半兩)楝桂(一分)滑石(三兩)上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食前。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泄瀉利小便。若小便不得通利而反轉泄者。此乃濕熱痞閉極深。而攻之不開。是能反為注泄。此正氣已衰而多難救也。慎不可攻之。而無益耳。勉以救之。則少少與服之。則稍稍導散。微似得所。漸以加之。以意消息。一方無白術。

    騙馬丹

    (出朱氏集驗方)

    治風濕相搏。手足疼痛。及諸傷百損。

    骨碎補(去毛)自然銅(醋)虎脛骨(酥炙)敗龜(酥炙各一兩)川烏(炮)草烏(炒去尖各四兩)半兩錢(五文醋)牛膝地龍(去土)五靈脂當歸乳香沒藥川芎萆(炙)羌活本天麻防風威靈仙(去苗各半兩)上為細末。酒糊為丸。

    如梧

    除濕丸

    (家藏經(jīng)驗方)黑牽牛(一斤炒帶性)破故紙(四兩)赤芍藥(四兩)錢子地龍(四兩去土以上為末)白膠香(四兩另研)上用不蛀皂角三十梃。挪取漿。入沙缽內慢火熬成膏。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鹽湯下。才利便止。老人虛人不宜服。臨安南山昭慶院文僧正者。窠山為文室。設榻其中。久之為濕氣所逼。半年足不能舉。因得此藥乃能行。遂求其方。余在淳安忽左足沉重??质菨駳?。根據(jù)方制服。洞下即愈。

    茵陳湯

    (出如宜方)

    治受濕瘀熱發(fā)黃。小便赤澀引飲。

    茵陳(一兩半)山梔子(十個)大黃(半兩)上咀。水煎。如受濕輕。宜增味導赤散。

    藿香正氣散

    (出如宜方)

    治寒濕所傷。身重。腰腳酸疼?;蚋∧[。

    濃樸(制)陳皮(制)白術桔?!哺魅ǘ﹥伞掣什荨捕ò耄﹥伞嘲胂那ǘ桑┐?/p>

    獨活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行履費力。因臥濕地而得之。胡伯才感此疾。得

    接骨傳此方。一服而愈。

    獨活(五兩)川椒(三兩)草烏(半斤)麻黃(三兩)防風(二兩)杉木節(jié)(一兩)荊芥(

    姜附湯

    (出十便良方)

    治風濕身體周重。肌自汗出。

    大附子(一兩生用)干姜(三兩)甘草(半兩)上為飲子。每服四錢。加生姜五片。水一大盞。不計時煎服。

    附子酒

    (出十便良方)

    祛風除濕。溫經(jīng)絡散寒邪。

    附子一個(半兩以上者慢火炮去皮臍切作片子)上用無灰酒五升浸附子。夏二春秋五冬七日可服。每服溫飲一盞。常令酒氣不斷。食后。一方水煎入鹽??招氖城?。更入生姜五片同煎。亦得。

    二生湯

    (出十便良方)

    治體虛有風。外受寒濕。身如在空中。

    生附子生天南星(各等分)上咀。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生姜十片。慢火煎至八分。去滓服。戊午年予在新安有此疾。張醫(yī)博子發(fā)授此方。用三服愈。

    薇銜湯

    (出指南方)

    治脾中濕熱。

    薇銜(一兩一分)澤瀉(二兩半)白術(二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匕。米飲調下。

    秘傳循經(jīng)丸

    (出朱氏集驗方)

    治男子婦人兒童室女諸經(jīng)絡風邪寒濕。氣血留

    流注作痛。筋脈攣拳。并皆治之。常服亦可。

    南星(三兩炮)地龍(三兩去土)川當歸(三兩酒浸)川烏(三兩炮去皮臍)草烏(一兩炮去皮臍)豆餅(二兩用黑豆不以多少去皮好酒煮爛候酒干擂碎捏作餅子曬干用)乳香沒拘時候服。

    循絡丸

    (出朱氏集驗方)

    治風濕流襲足膝筋骨肌肉疼痛。外祖母久苦此疾不

    痊。服此藥而愈。

    五靈脂(二兩)北防風(去蘆)川萆(炮去皮臍)狗脊(去毛)大蒼術(米泔浸)虎骨(打碎酒煮)川烏(生用各一兩)草烏(一兩炮去皮臍)沒藥(一兩研去砂)乳香(半兩研去砂)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溫酒食前送下。

    不痛止則勿服。蓋老人恐氣虛體弱。則易耗氣爾。

    滲濕湯

    (出十便良方)

    治風虛濕冷。頭項拘急。肢體疼倦。或半身不遂。手

    麻痹。或內積陰寒。腹脅脹滿飲食不進。便利無度。或風濕相搏。自汗短氣。筋脈抽掣

    。并皆治之。

    蒼術陳皮(去白)官桂縮砂仁濃樸附子干姜(各四兩)甘草(二兩)上為飲子。不計時。以生姜五片。棗一個。煎十銖服。

    又方

    (出十便良方)蒼術(二兩半)附s子干姜濃樸肉豆蔻陳皮細辛桂縮砂仁(各一兩)甘草丁

    薏苡仁煎

    (出十便良方)

    治寒濕搏襲經(jīng)絡。筋脈攣急。腿膝重痛行履艱難。

    服之。

    薏苡仁虎骨(各八兩)天麻防風附子羌活桂心(各四兩)乳香(二兩)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防風湯下。不拘時候。

    蔥丸

    (出衛(wèi)生家寶)

    治寒濕。筋骨冷痛不能舉動。

    川烏頭(去皮尖生用三錢)鹽豉(三錢)黑牽牛(頭末三錢)乳香(一錢)沒藥(一錢別研)上為細末。用肥蔥一握洗去土。用淡醋一升。不犯銅鐵。文武火煮蔥醋一半。漉去滓。慢火再熬成膏。滴水中不散為度。將前次末和成劑。如桐子大。每服一十丸。

    或加至二十丸。溫酒送下。大便微利則愈。

    術附湯

    (出指南方)

    治寒濕之證。

    白術(四兩)芍藥(一兩)附子(一兩半炮去皮臍)甘草(二兩炙)上為粗末。

    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枚。煎一盞去滓。溫服。

    真定府張大。年二十九。素嗜酒。至元辛未五月間病手指節(jié)腫痛。屈伸不利。膝臏亦然。

    身體沉重。心下痞不欲食。食則欲吐。面色痿黃。精神短少。至六月診其脈沉而緩。緩者脾也。難經(jīng)云。主體重節(jié)痛。者脾土所主。四肢屬脾。蓋以素飲酒。加之時助。濕氣大勝流于四肢。故為腫痛。內經(jīng)云。諸濕腫痛皆屬脾土。仲景曰。濕流關節(jié)肢體煩疼。此之謂也。

    以大羌活湯治之。

    大羌活湯

    (出衛(wèi)生家寶)羌活(一錢)升麻(一錢)蒼術(半錢)獨活(七分)防風(五分)茯苓(五分)澤瀉(五分)威靈仙(五分)當歸(五分)白術(半錢)內經(jīng)以濕淫于內治以苦溫。以苦發(fā)之。以升麻苦平。威靈仙、蒼術、防風苦辛溫。發(fā)之者也。故以為臣。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辛溫以散之。甘草甘溫。

    益氣緩中。澤瀉咸平。茯苓甘平。又能利小便。導其濕。以淡滲之者也。使氣味相合。上下分散其濕也。

    上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一服。食后一服。忌酒濕面及生

    腎著湯

    (出如宜方)

    治中濕小便自利。經(jīng)云。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

    云。

    中濕者脈多沉緩而微。關節(jié)一身盡痛。

    人參干姜白術甘草茯苓(各等分)上咀。每服四錢。水煎服。

    除風濕羌活湯夫痿者。濕熱乘腎肝也。當急去之。不然則下焦元氣竭盡而成軟癱

    。必腰下不能動。心煩冤而不止也。若身重減。氣不短。小便如常。及濕熱之令退時。

    或所增之病氣退者。不用五味子、澤瀉、茯苓、豬苓、黃柏、知母、蒼術、白術之藥。

    只根據(jù)本病中證候加減。常服藥亦須用酒黃柏二分或三分。如更時令。清燥之氣大行。卻

    加辛溫瀉之。若濕氣勝風證不退。眩暈麻木不已。

    (方見神圣復氣湯)

    治當風臥濕。遇冷所中等病。

    用黃粱米作飯食之。

    羌活湯治風濕久不解。攻注經(jīng)絡。走注疼痛不可忍。

    川芎羌活防風肉桂赤芍藥牡丹皮當歸續(xù)斷白芷(各一兩)用姜棗煎湯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