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duì)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dú)到之處。
查古籍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duì)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dú)到之處。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夫鼻干無涕者。由臟腑壅滯。內(nèi)有積熱。攻于上焦之所致也。風(fēng)客肺氣通于鼻。主于涕。
若
方
神明青膏
(出千金方)
治鼻中干。灌之并摩服。
蜀椒(五合)皂莢黃芩石楠黃連雄黃桂心藜蘆(各三銖)白術(shù)芎大黃澤瀉(各七銖)烏頭莽草續(xù)斷人參(各五銖)半夏當(dāng)歸(各十二銖)干地黃(十一銖)葳蕤細(xì)辛(各十銖)干姜(六銖)戎鹽(杏子大二枚)附子桔?!哺魅ǘ┿彙成霞钥嗑埔欢窛n之。羊髓一斤。為東南三隅灶。納諸藥。炊以葦薪。作三聚新好土。
藥沸即下。置土聚上。三沸三下訖。藥成以新布絞去滓。病在外火炙摩之。在內(nèi)溫酒服。為丸如棗核大。日三服瘥。后稍益。以知為度。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肺熱。鼻干無涕。心神煩悶。
犀角屑木通(銼)赤茯苓川升麻黃(銼)馬牙硝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以上一分)上為
木通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積熱。兩頰時(shí)赤。皮膚枯燥。鼻干無涕。頭目多
痛。
木通(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赤茯苓(一兩)石膏(二兩)犀角屑(半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前(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后溫服。
天門冬散治肺壅腦熱。鼻干無涕。大腸秘澀。臥眠心躁。
天門冬大黃升麻桑白皮枳殼甘草(各半兩)荊芥(一兩)上咀。每服二錢。水
桑根白皮散治肺臟積熱。皮膚干燥。鼻痛無涕。頭痛心悶。
桑根白皮(銼)木通(銼)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以上各一(二)兩〕川升分。去滓。
吹鼻散治鼻干無涕。
龍腦(半錢)馬牙硝(一錢)瓜蒂(十四枚為末)上同細(xì)研。每用一綠豆大。吹入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