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水飲非升降不能傳導(dǎo)。非陽氣不能消爍。腎虛多唾者。蓋緣腎臟不足。陽氣虛微。而又陰寒凝結(jié)。停滯于胸膈之間。不能消爍水飲。上溢于齒牙。故喜唾也。夫腎主于水。其下為膀胱。是腎之腑。主于津液。二經(jīng)俱象于水。故為表里也。若臟腑和平。水液不流于小腹。
若腎
赤茯苓丸
(出圣惠方)
治腎虛損。上壅痰滯。常唾稠粘。腹肋脹滿。吃食無
味。
赤茯苓(一兩)甜瓜子(三分)人參(三分去蘆)旋復(fù)花(三分)半夏(一兩)檳榔(三分)枳殼(半兩麩炒)草豆蔻(半兩去皮)前胡(三分)附子(炮去皮臍)濃樸(三分去粗皮
白術(shù)丸
治腎臟虛損。心膈痰壅滯當(dāng)唾。胸脅悶。
白術(shù)(一兩)赤茯苓(一兩)附子(三分炮去皮臍)桂心(一兩)紫菀(三分)訶黎勒(一兩)前胡(一兩)桔梗(一兩去蘆)人參(一兩)陳皮(三分)檳榔(半兩)半夏(一兩微
澤瀉散
治腎臟虛損。上壅痰涎結(jié)聚常唾。胃弱少食。宜服。
澤瀉(一兩)人參(三兩)旋復(fù)花(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枳實(五錢麩炒)前胡(三分)桔梗(三分)甘草(一兩炙)杏仁(去皮尖三分)半夏(二兩炒)上為散。每服三錢
人參散
治腎臟虛損。冷氣所攻。下焦虛冷壅滯。唾液稠粘。
人參(一兩)五味子白術(shù)附子(炮去皮臍)細(xì)辛半夏(各半兩)前胡黃桂心(姜三片。
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半夏丸治腎臟虛損壅塞。唾液不休。心胸痞悶。
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為末三兩)前胡(一兩)赤茯苓檳榔陳皮(去白)訶子枳殼(麩炒)人參桔梗(炒)五味子(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
前胡湯治腎臟虛損。頭目昏眩。順三焦氣。利胸膈。進(jìn)飲食。
前胡(一兩)白茯苓(三錢)木香(五錢)附子(炮去皮臍)大腹皮(一兩)桔梗(半兩炒)枳殼(麩炒半兩)五味子(一兩)甘草(炙半兩)半夏(半兩生姜自然汁四兩水一升于銀器內(nèi)浸水干焙)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盞去滓。
食前
前胡散
治腎臟虛損。脾氣乏弱。津液不榮。上焦生熱。常唾稠
粘。胸膈壅滯。
前胡(一兩)大腹皮(三錢)半夏(一兩湯炮炒)杏仁(去皮尖炒一兩)陳皮(去白三錢)澤瀉(一兩)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煎
半夏散
治腎臟虛損。上熱下冷。心胸壅滯。痰毒結(jié)實。唾如筋
膠。飲食少進(jìn)。
半夏(一兩湯浸七次炒)川烏頭(半兩去皮臍)防風(fēng)(半兩)旋復(fù)花(一兩)前胡(二兩)赤茯苓(一兩)桂心(一兩)白術(shù)(半兩)甘草(半兩炙)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鐘。入
地黃湯治腎虛多唾。
熟地黃(焙)鹿茸(酥炙)巴戟(去心)枸杞子丹參五加皮(各一兩)車前子(一兩)桂(三錢)防風(fēng)(一兩)上搗碎如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半盞去滓。
通口服。
茯苓湯治虛損短氣。咽喉凝唾。不出如膠。
(方見虛勞門虛勞少氣類)(案原方∶白茯苓去黑皮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熟干地黃焙。人參。前胡去苗。桂去粗皮各五錢。芍藥。甘草炙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中盞半。棗二枚去核。煎至一
訶黎勒丸治腎虛常唾。
訶子半夏(湯泡七次炒)桔梗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檳榔五味子澤瀉(各等分)上搗七味為末。入杏仁和勻。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淡姜湯下
五味子丸治腎虛痰唾不休。
五味子白茯苓前胡(各三兩)半夏(湯泡七次炒)麥門冬(去心)山茱萸(各半兩)貝
《古今醫(yī)案按》(公元 1778 年)清.俞震(東扶)著。十卷。選擇歷代醫(yī)案加以按語,發(fā)揮醫(yī)案的義理較為深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水飲非升降不能傳導(dǎo)。非陽氣不能消爍。腎虛多唾者。蓋緣腎臟不足。陽氣虛微。而又陰寒凝結(jié)。停滯于胸膈之間。不能消爍水飲。上溢于齒牙。故喜唾也。夫腎主于水。其下為膀胱。是腎之腑。主于津液。二經(jīng)俱象于水。故為表里也。若臟腑和平。水液不流于小腹。
若腎
赤茯苓丸
(出圣惠方)
治腎虛損。上壅痰滯。常唾稠粘。腹肋脹滿。吃食無
味。
赤茯苓(一兩)甜瓜子(三分)人參(三分去蘆)旋復(fù)花(三分)半夏(一兩)檳榔(三分)枳殼(半兩麩炒)草豆蔻(半兩去皮)前胡(三分)附子(炮去皮臍)濃樸(三分去粗皮
白術(shù)丸
(出圣惠方)
治腎臟虛損。心膈痰壅滯當(dāng)唾。胸脅悶。
白術(shù)(一兩)赤茯苓(一兩)附子(三分炮去皮臍)桂心(一兩)紫菀(三分)訶黎勒(一兩)前胡(一兩)桔梗(一兩去蘆)人參(一兩)陳皮(三分)檳榔(半兩)半夏(一兩微
澤瀉散
(出圣惠方)
治腎臟虛損。上壅痰涎結(jié)聚常唾。胃弱少食。宜服。
澤瀉(一兩)人參(三兩)旋復(fù)花(三分)麥門冬(三分去心)枳實(五錢麩炒)前胡(三分)桔梗(三分)甘草(一兩炙)杏仁(去皮尖三分)半夏(二兩炒)上為散。每服三錢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腎臟虛損。冷氣所攻。下焦虛冷壅滯。唾液稠粘。
人參(一兩)五味子白術(shù)附子(炮去皮臍)細(xì)辛半夏(各半兩)前胡黃桂心(姜三片。
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半夏丸治腎臟虛損壅塞。唾液不休。心胸痞悶。
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為末三兩)前胡(一兩)赤茯苓檳榔陳皮(去白)訶子枳殼(麩炒)人參桔梗(炒)五味子(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
前胡湯治腎臟虛損。頭目昏眩。順三焦氣。利胸膈。進(jìn)飲食。
前胡(一兩)白茯苓(三錢)木香(五錢)附子(炮去皮臍)大腹皮(一兩)桔梗(半兩炒)枳殼(麩炒半兩)五味子(一兩)甘草(炙半兩)半夏(半兩生姜自然汁四兩水一升于銀器內(nèi)浸水干焙)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一盞去滓。
食前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腎臟虛損。脾氣乏弱。津液不榮。上焦生熱。常唾稠
粘。胸膈壅滯。
前胡(一兩)大腹皮(三錢)半夏(一兩湯炮炒)杏仁(去皮尖炒一兩)陳皮(去白三錢)澤瀉(一兩)赤茯苓(一兩)甘草(半兩炙)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煎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腎臟虛損。上熱下冷。心胸壅滯。痰毒結(jié)實。唾如筋
膠。飲食少進(jìn)。
半夏(一兩湯浸七次炒)川烏頭(半兩去皮臍)防風(fēng)(半兩)旋復(fù)花(一兩)前胡(二兩)赤茯苓(一兩)桂心(一兩)白術(shù)(半兩)甘草(半兩炙)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鐘。入
地黃湯治腎虛多唾。
熟地黃(焙)鹿茸(酥炙)巴戟(去心)枸杞子丹參五加皮(各一兩)車前子(一兩)桂(三錢)防風(fēng)(一兩)上搗碎如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二盞。煎至半盞去滓。
通口服。
茯苓湯治虛損短氣。咽喉凝唾。不出如膠。
(方見虛勞門虛勞少氣類)(案原方∶白茯苓去黑皮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熟干地黃焙。人參。前胡去苗。桂去粗皮各五錢。芍藥。甘草炙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中盞半。棗二枚去核。煎至一
訶黎勒丸治腎虛常唾。
訶子半夏(湯泡七次炒)桔梗陳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檳榔五味子澤瀉(各等分)上搗七味為末。入杏仁和勻。生姜汁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淡姜湯下
五味子丸治腎虛痰唾不休。
五味子白茯苓前胡(各三兩)半夏(湯泡七次炒)麥門冬(去心)山茱萸(各半兩)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