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丹參散

    《圣惠》卷九十一:丹參散處方

    丹參1分,黃芩1分,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葛根1分(銼),犀角屑1分。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心熱血凝,身上有赤,引于頰上或口,傍眼下,赤如胭脂,面上皮即皺剝,漸漸引多。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竹葉10片,竹茹半分,煎至5分,去滓放溫,不拘時(shí)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宜先以小刀子鋒頭鎌破,令血出后服藥。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圣惠》卷九十:丹參散處方

    丹參半兩,露蜂房1分(微炙),川升麻半兩,防風(fēng)半兩(去蘆頭),連翹半兩,黃耆半兩(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蒡子半兩(微炒),枳殼3分(麩炒)。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兒風(fēng)熱,項(xiàng)腋下有惡核不消,大便多秘,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摘錄《圣惠》卷九十《圣惠》卷四十三:丹參散處方

    丹參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桔梗(去蘆頭)1兩,白術(shù)1兩,赤芍藥1兩,檳榔1兩,桂心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

    制法

    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

    腹內(nèi)氣脹腸鳴,胸背切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三《圣惠》卷八十三:丹參散處方

    丹參半兩,鼠糞3-7枚(微炒)。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小兒汗出中風(fēng),身體拘急,壯熱苦啼。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漿水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八十三《圣惠》卷七十四:丹參散處方

    丹參半兩,當(dāng)歸(微炒,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艾葉(微炒)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妊娠三兩月,傷寒頭痛,壯熱嘔逆。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2個(gè),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婦人良方》卷二:丹參散處方

    丹參不拘多少(去土,切)。

    制法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婦人經(jīng)脈不調(diào),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產(chǎn)前胎不安,產(chǎn)后惡血不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jié)煩疼;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酒調(diào)下,經(jīng)脈不調(diào),食前服;冷熱勞,不拘時(shí)候服。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圣惠》卷六十六:丹參散處方

    丹參2兩,蒴藋根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秦艽1兩(去苗),獨(dú)活1兩,牛蒡子1兩,躑躅花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牛膝1兩(去苗)。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螻蛄瘺,生于項(xiàng)間,腫硬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圣惠》卷二十四:丹參散別名

    雷丸散

    處方

    丹參1兩半,人參1兩(去蘆頭),苦參1兩(銼),雷丸1兩,牛膝1兩(去苗),防風(fēng)1兩(去蘆頭),白附子1兩(炮裂),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風(fēng)瘙,皮膚癮疹,赤腆瘙癢,隨搔生瘡;婦人血風(fēng),四肢走注疼痛者。

    用法用量

    雷丸散(《圣濟(jì)總錄》卷十一)。

    摘錄《圣惠》卷二十四《圣惠》卷四十四:丹參散處方

    丹參1兩,檳榔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茴香子半兩。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陰疼痛或腫脹。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圣惠》卷六十:丹參散處方

    丹參3分,猬皮1兩(炙令香黃焦),蛇蛻皮1兩(燒灰),當(dāng)歸3分(銼,微炒),露蜂房3分(微炒),木香3分,豬后懸蹄甲1兩(炙令焦),鱉甲3分(涂醋,炙令黃,去裙襕)。

    制法

    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

    痔,肛邊生結(jié)核,發(fā)寒熱,及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黃耆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惠》卷六十《幼幼新書》卷三十五引張渙方:丹參散處方

    丹參2兩,桑皮2兩,甘菊花1兩,莽草1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天火丹發(fā)遍身,赤如絳,痛癢甚。

    用法用量

    每服3匙,水3碗,煎2碗,避風(fēng)浴。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五引張渙方《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丹參散處方

    丹參1兩(去苗),枳殼1兩(麩炒,去瓤),石膏2兩(研),白芍藥3分,大黃1兩(生銼)。

    制法

    上為散。

    功能主治

    大腸實(shí)熱,頭痛目眩,神志煩悶。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中盞,同煎至7分,去滓,加沙糖1塊,如棗大,再煎3-5沸,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更多中藥材
  • 處方八味丸藥料。制法熬膏。功能主治肝虛不能克制腎水,水泛為痰,吐而不咳者。用法用量貼臍下。摘錄《理瀹》......
  • 處方茯苓2錢,酸棗仁(炒)2錢,五味子(炒)1錢,當(dāng)歸1錢,人參1錢5分,白術(shù)(炒)1錢,菖蒲5分,遠(yuǎn)志(去心)6分,甘草(炒)5分。功能主治心氣不足,血?dú)獠缓停集徸C。用法用量上作2-3服,水煎服。摘錄《保嬰撮要》卷十一......
  • 處方八味丸加茴香。功能主治腎虛,寒疝疼痛。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四......
  • 處方七味蕩滯,飲加大黃6分。功能主治妊娠下痢膿血,里急后重,腹痛,日夜無度。摘錄《產(chǎn)科發(fā)蒙》卷二......
  • 處方明礬1兩,蜜蠟1兩,牛黃1錢,真珠1錢,乳香1錢,沒藥1錢,朱砂1錢,雄黃5分。制法先將蠟溶化,離火下眾藥和勻,急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托里,護(hù)臟腑,止痛消毒。主癰疽。用法用量每服10丸,溫酒送下,日進(jìn)3服。加至20丸。摘錄《痘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