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夫肺氣喘急者。肺腎氣虛。寒濕至陰氣所為也。肺為五臟之蓋。腎之脈入肺。故下虛上實。則氣道奔迫。肺氣高舉。上焦不通。喘急不得安臥。又內經謂水病下為腫大腹。上為喘
方
馬兜鈴散
(出圣惠方)
治肺氣喘急。時坐臥不得。喉中鳴。心胸滿悶。
馬兜鈴(三分)桑根白皮(三分銼)漢防己(半兩)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白茯苓(一兩)柴胡(三分去蘆)白前(半兩)大腹皮(三分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桔梗(三分去蘆)五味子(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紫菀(半兩湯洗去苗土)杏仁(五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忌炙爆、熱面。
大腹皮散
(出圣惠方)
治肺氣喘急。不思飲食。
大腹皮(銼)赤茯苓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桔梗(去蘆頭)人參(去蘆頭)陳橘皮(湯浸去瓤焙)半夏(湯浸七次去滑)川大黃(銼焙微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訶黎勒皮桂心(以上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澤漆湯治肺氣喘急。坐臥不得。
澤漆(一兩)桑根白皮(銼)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半)紫菀(去土一兩半)木通(銼)陳皮(湯浸去白焙各三分)紫蘇葉(一兩一分)甘草(炙半兩)大腹(并子三顆)上銼如麻豆大。分六貼。水三盞。入生姜一分。煎取二盞去滓。三服一日盡。
紫菀湯治肺氣喘急咳嗽。胸中塞滿。
紫菀(去苗土)桑根白皮(銼各一兩半)款冬花(一兩)葳蕤(一兩一分)柴胡(去苗一兩半)桔梗(炒一兩一分)甘草(炙半兩)升麻(一兩一分)射干(一分)上銼如麻豆大。分六貼。水三盞。入生姜一分。煎至二盞去滓。分三服。一日盡。
黃芩湯
(楊子建護命方)
治久患肺氣喘急。喉中作聲。上焦壅熱。不能起動。
先宜吃解上焦黃芩(去黑心)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羌活(去蘆)人參升麻桔梗(炒各三分)黃連(去須半分)蛤蚧(酥炙半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煎五沸去滓。食后臨臥服。未愈。更服后葶藶丸。
葶藶丸
(楊子建護命方)葶藶子(隔紙炒半兩)鉛丹(細研)砒霜(夜間露七夜細研日收)半夏(湯浸去滑焙)羌活(去苗頭)杏仁(去皮尖雙仁炒)馬兜鈴(各一兩)上件除砒霜、鉛丹二味研如飛塵。
所余眾藥作一處杵羅為末。卻和在乳缽內。爛研千百搗。令如飛塵。以棗肉丸如綠豆大。丹砂為衣。食后蔥茶下三十丸。氣實者。加至五七丸。
紫蘇散
(出圣惠方)
治肺氣壅滯咳嗽。發(fā)即氣喘煩悶。
紫蘇莖葉豬苓(去黑皮)陳橘皮(各一兩湯浸去白焙干)馬兜鈴(七枚細銼如皮子)桑根白皮(銼碎裎去粗皮)麥門冬(去心)大腹皮(銼)赤茯苓(去皮)枳殼(各一兩麩炒黃去瓤)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樸硝丸
(出圣惠方)
治肺氣喘急。不得臥。無問晝夜。長倚物坐。惟食稀粥。
服此藥。其氣急當日便減。更經三五日。臥穩(wěn)頭著枕。小便通。心腸氣散。二十日外。
平復如舊。兼治諸樸硝芒硝(熱各二兩)硝石(一兩與前二味同研)犀角(鎊)椒目(微炒同搗為末各一兩)莨菪子(淘去浮者煮干炒黑)甜葶藶(隔紙炒紫色各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二兩與前二味搗如膏)上各研勻。棗肉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棗湯下十五丸。不拘時候。
水膠散治肺久勞?;即?。坐臥不得。涎唾稠粘。
水膠覆盆子五味子京三棱(炮)香子(炒)皂角子(炮)桑椹(各一兩)甘草(
五味子丸
(出圣惠方)
治多年肺氣累療不瘥。心膈煩悶喘促。
砒霜(一兩以熱絹裹用大蘿卜一枚開一竅卻以綿線系內鍋中以水入燈心五束煮半日出之取砒霜研令細入后藥用之)五味子(半兩搗末)金箔(五十片研)黃柏(半兩研末)銀箔(五十片研)綠豆粉(一兩)密陀僧(半兩研)膩粉(一錢)上件藥同研令勻。煮棗肉和丸如梧
通膈湯治肺氣喘急煩悶。或時時咳嗽。
射干桑根白皮(炙銼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甘草(炙各一兩)檳榔(銼)草豆蔻仁(各半兩)郁李仁(麩炒去皮一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一棗大。
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阿膠膏
(出圣惠方)
治肺氣喘急。下焦虛傷。
阿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為末)白羊腎(二對去筋膜切細研)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薯蕷(三兩搗為末)薤白(一握細研)牛黃酥(四兩)羊腎脂(四兩煮去滓)上件藥相和。于磁瓶內貯之。蒸半日令藥成膏。每服不計時候。以暖酒調下一茶匙。
牛黃丸
(出圣惠方)
治肺氣。定喘嗽。
牛黃(半兩細研)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訶黎勒(三分煨用皮)蛤蚧(一雙頭尾全者涂酥炙令黃)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末。入牛黃更研令勻。煉蜜蠟同丸。如芡實大。不拘時候。含一丸咽津。
雞丸
(一名救生丹)
治肺氣喘急。坐臥不得。
(出王氏博濟方)雞(二七枚湯洗焙)半夏(一分湯洗七次去滑)牽牛子(半兩瓦上爆干令焦)甜葶藶(半兩炒)砒霜(半分露至七宿細研收于床下)鉛丹(治如砒霜者半兩)上為末。
用炊棗肉和丸如綠豆大。丹砂為衣。食后臨臥蔥與臘茶湯下七丸。甚者加至十丸。一方為丸如干。
入
麻黃生姜湯治肺氣喘急。
麻黃(去根節(jié)煮掠去沫焙一兩)五味子甘草(炙各二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八十枚)淡竹葉(切一升)石膏(研六兩)上搗篩如麻豆大。每服六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
溫服。日三。
麻黃散
(出圣惠方)
治肺氣喘急。腹脅疼痛。
麻黃(一兩去根節(jié))赤茯苓桂心(各一兩)桔梗(一兩半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黃銼)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桔梗湯
(出圣惠方)
治肺氣喘急咳嗽。
桔梗(一兩去蘆頭)桑根白皮(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黃銼)訶黎勒皮(三分)花桑葉(
調肺湯治肺氣喘急。四肢乏力。飲食無味。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干二兩)甘草(炙一兩)紫蘇子(炒一分)貝母(炒一兩去心)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干柿一枚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招娜瘴缗R臥各一。
蜀椒丸治肺氣喘急。坐臥不得。
蜀椒(青并閉口者炒出汗一兩)干姜(炮半兩)葶藶子(隔紙炒三分)豬牙皂角(去皮涂酥炙一兩)上為末。以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煎桑根白皮湯下。不拘時候。
如圣飲治肺氣上喘。不以久新。
麻黃(去根不去節(jié)寸截沸湯掠去沫六兩)甘草(炙一兩)桂(去粗皮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四十九枚)上銼如麻豆。以水五盞。銀石器內慢火煎取三盞。澄清放溫。每服半盞。服罷去枕且仰臥。其喘立止。余藥以凈瓶盛。外以溫湯養(yǎng)之。旋旋服。
防己丸
(出圣惠方)
治肺氣咳嗽喘促。坐臥不得。
防己(一兩)陳皮(湯浸去白半兩)甜葶藶(隔紙炒三分)豬牙皂莢(去黑皮酥炙一兩)上為末。煮棗肉和搗三五百杵。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煎桑根白皮湯下。食后臨臥。一方無陳皮用干姜。
四神湯治肺喘。
麻黃(去根節(jié)湯浸去沫)五味子(各一兩)甘草(炙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二十五枚)
桂皮散治肺臟喘急胸膈壅滯。大腸不利。
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一兩)白檳榔(銼一兩半)牽牛子(半生半熟二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溫酒調下??招氖城胺?。日三。
葶藶丸治久患肺氣喘急。痰壅悶亂。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紫色別研如膏)貝母(一兩煨令微黃搗末)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研如膏)皂莢(一兩炮碎以酒五合浸取汁熬成膏)上都研令勻。以皂莢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時候。以桑根白皮湯下二十丸。
瀉肺湯治肺癰。喘急坐臥不安。
桑根白皮(銼炒)甜葶藶(隔紙炒各一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
食
豬KT散治肺氣遠年不痊。
豬KT一具(去脂細切)膩粉(一兩)上入磁瓶內固濟。上留小竅。煙盡細研。
每服二錢
清肺散治肺喘氣短。
蒲頹葉(蒲頹葉微似棠葉大柔濃色白似熟羊皮經冬不凋花如丁香萼極細如絲倒垂之風吹則搖然冬末生花至正月乃敷實一如山茱萸味酸可啖與麥齊熟其實不甚大吳人名半含春江南名棠京師名曰紙錢棠球襄漢名黃婆奶)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發(fā)時服。有人患喘三十年者。服之皆愈。甚者服藥后。胸上生小癮胗癢者。其疾則瘥。一方用人參等分。
豬KT酒治肺氣喘急。睡臥不安。
大棗(百枚)豬KT上以酒五升浸之。秋冬七日。春夏五日出。布絞去滓。七日服盡。二七日亦得。忌鹽。羊KT亦可。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喘上氣。尤良。亦治久嗽上氣二十年治不
主肺氣喘息急。坐臥不得。
桑白皮(一兩)地骨皮(一兩)甘草(半兩)上作飲子。水三升。煮取一升。食后。分二服。日只可兩劑。
治久患肺氣喘急至效。
以杏仁去皮尖二兩。童子小便浸。一日一換。夏月日三四換。浸半月。取焙干。爛研令極細。每服一棗大。薄荷一葉。蜜一雞頭大。水一中盞。同煎取七分。食后溫服。甚者不過三劑瘥。永不發(fā)動。忌腥物。
治肺壅。氣喘急不得臥。
以葶藶子三兩炒。大棗三十枚。水三升煮棗取二升。又煎取一升去滓。二服。
治肺氣上喘兼咳嗽。
以崖椒并野姜蓰為末。酒服一錢匕。甚效。忌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