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脾者。位居中央。旺于四季。受水谷之精氣?;瘹庋詷s華。周養(yǎng)身形。溉灌臟腑者也。
逆?;魜y。黃癉。心煩不得臥。腹痛腸鳴。時(shí)自泄利。四肢沉重。常多思慮。不欲聞人聲。
夢見
方
大建脾散治脾胃虛寒。不進(jìn)飲食。
蓽澄茄干姜白豆蔻丁香(各半兩)白茯苓甘草肉豆蔻青皮半夏(姜制一宿)香(一兩)草皮(一兩)
補(bǔ)脾黃丸治脾虛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心腹脹滿。水谷不化。食無味。四肢
少力?;蜃渣S(一兩銼)石斛(一兩去根)五味子(三分)肉桂(一兩半去粗皮)附子(一兩炮裂去術(shù)(二兩吳茱萸(半(半兩)枳實(shí)(
椒附建脾散理脾進(jìn)食。和胃順氣。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濃樸(去粗皮姜汁制)縮砂仁肉豆蔻(面裹煨)訶子(煨去核)丁石脂半夏(姜汁制)陳皮(去白)神曲(炒)大麥(炒各七錢半)上咀。每服四錢。
水半。生姜五片。棗三枚。煎一盞。去滓。稍熱食前服。
溫氣煮散治脾虛心腹刺痛。四肢乏力。不思飲食。
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當(dāng)歸(切焙)益智仁(去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荊三棱(兩)高良姜(炒)沉香(銼)丁香肉豆蔻(去殼)檳榔(三枚炮銼)訶黎勒皮(各一分)上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鹽少許。同煎至六分。食前溫服。
胃丹
(出永類鈐方)
朱砂稟太陰之精。不經(jīng)火。以丁附等脾藥。陰煉成丹
。平補(bǔ)不僭。善治真陽衰虛。心火怯弱。不養(yǎng)脾土。沖和失布。中州虛寒。飲食不進(jìn)。
胸膈痞塞?;虿皇扯洕M?;蛞咽扯幌L的鎼盒?。翻胃吐食。臟氣虛寒。米谷不化
。心腹絞痛。泄痢不止。應(yīng)朱砂(大塊者五十兩)人參砂仁白豆蔻蓽茇肉豆蔻紅豆良姜附子(炮去皮)上食后。人參湯棗湯麥門冬湯任意下。忌豬血。一方。銼如豆大。以銀鍋一口。用白沙蜜五斤。將藥一半。同蜜拌勻入鍋內(nèi)。以夾生絹袋盛貯朱砂。懸放入鍋內(nèi)。以桑柴火。重湯煮四日四夜。換蜜五斤。入前藥一半。和勻。再煮三日三夜。取砂淘凈焙干。入乳缽。用玉捶研十分細(xì)。米粽為丸。綠豆大。陰干。
補(bǔ)脾肉豆蔻丸
(出圣惠方)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食即欲吐嘔。
水谷不消?;驎r(shí)肉豆蔻(一兩去皮)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一兩去根)白術(shù)(三分)肉桂(一兩半砂(三分去樸(一兩半前溫
治虛脹。脅痛肩息。有時(shí)發(fā)作。悉補(bǔ)之。
(出千金方)五加根皮丹參橘皮(各一斤)地骨皮干姜白術(shù)(各八兩)豬椒根皮(二斤)干地黃咀。
以酒四斗。漬五七日。服七八合。加至一升。日再服。
大理中丸治脾虛胸膈痞悶。心腹撮痛。不思飲食。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浸炙透)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術(shù)甘草(炙)芎五味子縮砂(去皮)香子(炒各四兩)檳榔(銼)砂(各三兩)干姜(炮三分)胡
大養(yǎng)脾丸治脾虛飲食減少。肌肉羸瘦。
白術(shù)蓽茇紅豆(去皮)胡椒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陳橘陳曲(前服
藿香湯治脾虛。飲食易傷。每至秋夏臟腑不調(diào)。氣逆嘔痰。腹脹虛鳴。
藿香葉縮砂仁神曲(銼炒)白術(shù)草豆蔻(去皮各二兩)濃樸(去粗皮銼)生姜(切)兩半)陳橘皮煎八分。
丁香白術(shù)飲治脾虛嘔吐寒痰滑泄。不能飲食。
高良姜(一兩半)白豆蔻(一兩半去皮)丁香(半兩)白術(shù)(一兩)白芍藥桂(去粗皮)香皮干姜(每服三錢
附子達(dá)中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脾氣虛寒。腹脅脹滿。身體沉重。面色萎黃。
嘔吐不食。水谷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去皮臍)白豆蔻仁濃樸(去皮姜制炒)白術(shù)干姜紅豆神水一盞半。姜五片。棗子一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豆蔻橘紅散
(出楊氏家藏方)
溫脾養(yǎng)胃。升降陰陽。和三焦。化宿食。
半夏湯
(出千金方)
溫中下氣。治脾寒。語聲憂懼。舌本卷縮。嗔喜無度。
悶恍惚。脹滿半夏大麻仁(熬研為脂)生姜(各一分)芍藥茯苓五味子桂心橘皮(各三兩)白取三升。
去滓。下大麻仁脂。更上火。一沸。分三服。
補(bǔ)脾神曲丸
治脾虛心腹脹滿。食少無力。
神曲(一兩炒微黃)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訶黎勒(二兩煨用皮)蓽茇(一兩)濃樸(一一兩去蘆頭梧桐子
溫脾丸
治久病虛羸。脾氣弱。食不消。喜噫。
黃柏大麥吳茱萸桂心干姜(炮)細(xì)辛附子(炮去皮臍)當(dāng)歸大黃(蒸)神
大溫脾丹
(出百一選方)神曲(三兩炒)麥炒附子(炮去皮臍)干姜(炮)良姜吳茱萸(湯浸)桂(去皮)陳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養(yǎng)脾散治脾虛不思飲食。氣逆滑泄。米谷不消。
神曲(炒)白茯苓(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訶黎勒皮(煨)甘草(炙)人參草豆蔻(者五十枚)
濃樸丸治脾虛。內(nèi)寒外熱。宿食不消。泄痢不止?;魜y煩滿。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赤石脂(各一兩半)白術(shù)大麥(炒)干姜(炮)人參白一兩)上為末
人參湯
治脾虛身重如石。食少腹脹腸鳴。精神昏悶。補(bǔ)脾。
人參(一兩)石斛(去根)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桔梗(炒)白術(shù)(各三分)附子(銼如麻豆。
生
砂煎丸治脾虛心腹滯氣。發(fā)歇疼痛。胸膈痞悶。兩脅脹滿。不思飲食。
吳茱萸丸治脾元虛冷。宿食不消。心腹刺痛。嘔逆醋心。面黃痿弱。
用吳茱萸四兩陳者。用大萊菔一枚。剜心空。入茱萸在內(nèi)。以蓋覆之。用黃泥團(tuán)裹。
灰火下七
補(bǔ)脾湯治脾氣不足。心腹脹滿痛。食則欲嘔。四肢少力。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桂(去粗皮)訶黎勒(煨去核各一兩)當(dāng)歸(切焙)人參丁香焙干炒一前溫服。
安中湯
(出百一選方)
治脾胃一切疾。
(方見是齋安中湯)
白豆蔻湯治脾虛。不進(jìn)飲食。
白豆蔻(去皮)人參白術(shù)芎白茯苓(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濃樸每服三錢
蓽澄茄飲治脾臟久虛。積冷不散。陰氣傷寒。喘悶堅(jiān)脹。四肢厥逆。
蓽澄茄附子(生去皮臍)楝實(shí)(酒浸取肉)山茱萸(麩炒)香子(炒)青橘皮(湯浸銼如麻豆服。
補(bǔ)脾湯
治脾胃虛寒。病泄瀉。腹?jié)M氣逆。嘔吐。心煩不得臥
。腸鳴虛脹。飲人參茯苓草果(去皮)干姜(炮各一兩)麥炒甘草(炙各一兩半)濃樸(去皮姜服。
撾脾湯
(出百一選方)川姜(炮)陳皮(去白)青皮(去白)干姜(炮)白術(shù)草果(煨熟)縮砂仁官桂(各一兩)甘草
蓽茇丸
亦名潑雪丹。又名縮水丹。靈苑有治療方。狀甚詳。
蓽茇人參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半兩)胡椒大附子(炮去皮臍)蓽澄茄官桂(前。
鹽米飲下四五十粒。
豆蔻湯治脾虛脹悶。喘息不勻。涕唾稠粘。不思飲食。
草豆蔻(去皮生用)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麥(炒)白術(shù)(各一兩)肉豆蔻(三枚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各半兩)上銼如麻豆。
每服二錢匕
白術(shù)湯
治脾虛下焦冷。胸中滿悶。不思飲食。脅下痛。補(bǔ)脾。
白術(shù)五味子白芍藥甘草(炙)訶黎勒皮(煨各半兩)桂(去粗皮)高良姜熟干地黃分切。
棗
補(bǔ)脾訶黎勒散
治脾氣虛。大腸下泄。腹痛。不思飲食。四肢少
力。
訶黎勒(半兩煨用皮)草豆蔻(三錢去皮)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皮瓤焙)附子(三分炮裂去當(dāng)歸(三煎六分
補(bǔ)脾白豆蔻散
治脾氣虛。食飲難消。腹脅氣脹。少思飲食。
白豆蔻(一分去皮)干姜(半兩炮裂銼)人參(半兩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三分)濃去滓
檳榔散
治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憂愁不樂。
檳榔(八枚皮子并用)人參茯苓陳曲濃樸麥吳茱萸白術(shù)(各二兩)上治下
五加酒
治內(nèi)虛。坐不安席。好動。主脾病寒氣所傷。
五加皮枸杞皮(各二升)干地黃丹參(各八兩)石膏(一方作石床)杜仲(各一斤)干姜(四兩)附子(三兩)上咀。以清酒二斗。漬三宿。一服七合。日再。
濃樸丸治脾虛不能飲食。不暖。
濃樸(半斤去粗皮生姜半斤青州棗四兩水三升同煮水盡為度去生姜棗細(xì)銼焙)桂(去粗皮)焙)人參十丸。
至五
白術(shù)散
治脾虛腹脹。不能飲食。
白術(shù)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吳茱萸(湯洗三度焙干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麥一方。
加大腹橘皮。
蓽茇丸治脾虛嘔逆。心腹痛。面色青黃。腰胯冷痛。
蓽茇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胡椒桂(去粗皮)干姜(炮)訶黎勒皮(焙各半兩)濃日三
豆蔻丸
(一名草豆蔻丸)
治脾久虛。不下食。痰逆惡心。
陳曲丸治脾臟虛冷。宿食不消。
陳曲(炒)干姜(炮各二兩)枳殼(去瓤麩炒)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蜀椒(去目并合服。
六君子湯治脾臟不和。不進(jìn)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人參白術(shù)(各一兩)橘紅半夏(湯泡七次)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各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子一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快脾飲子。
連皮草果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臍)陳皮(去白各五兩)良姜濃樸(去皮凈秤各五兩心
烏藥沉香丸治脾虛脹悶。嘔逆惡心。順三焦?;瘻狻6ǜ雇?。進(jìn)飲食。
烏藥(銼)沉香(銼各一兩)葫蘆巴(炒)白芷(各半兩)木香蓽澄茄〔各三(分)錢〕
訶黎勒湯治脾虛不思飲食。溫脾內(nèi)補(bǔ)。
訶黎勒(煨去核五枚)濃樸(三分去粗皮生姜汁炙透)人參(一兩)當(dāng)歸(切焙)干姜(炮)溫服。
日
溫中丸治脾咳。惡寒。口中如含霜雪。中脘冷痛。
白術(shù)干姜半夏(各一兩)細(xì)辛胡椒(各五錢)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
濃樸丸治脾虛。臍腹疼痛?;瓜吕2凰硷嬍?。
濃樸(去皺皮生姜汁炙透三兩)干姜(炮三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白術(shù)(各一兩)訶黎勒飲下。
姜橘丸治脾胃不和。
生姜(洗凈不去皮切作片子焙干)陳皮(去白秤各一斤)神曲(二兩炒)上為細(xì)末。面糊丸
麻豆散主脾氣弱。不下食餌。此以當(dāng)食。
大黃豆(二升)大麻子(三升炒令香)上治下篩。飲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
附子湯治脾虛。
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等分)上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棗二枚擘破。
生姜
治脾臟虛冷。吃食減少。食后氣脹。胸中氣隔。診其脈。右手關(guān)脈微細(xì)。大腑虛冷
。宜服此吳茱萸肉豆蔻訶子枇杷葉(拭去毛)甘草丁香獨(dú)活藿香芎(各一兩)濃空心
治脾臟虛冷。中焦冷涎隔聚。非時(shí)覺身體寒。吃食減少。但吃物即覺在心前隔住
。不肯通透肉豆蔻藿香人參防風(fēng)桔梗芎甘草草豆蔻(各半兩)半夏木香(各一分)夏。
候水盞。
沉香散
(王氏博濟(jì)方)
治脾元?dú)獠缓?。中焦痞悶。氣滯噎塞。進(jìn)食和氣。
沉香木香陳橘皮(去白)人參郁李仁(酒浸去皮別研各一兩)青橘皮(去白一兩)豆一盞。煎至七分。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脾臟傷冷。少思飲食。腹脅脹滿。食即氣隔。常多嘔逆。亦唾不止。
(出護(hù)命方)草豆蔻木香桔梗訶子(火炮去核各一錢)甘草(一錢)阿魏(用打面裹焙干用)干姜水一盞。
生姜二片同取七分空心和滓吃。
治脾臟濕邪所勝。相刑于腎方。
(出護(hù)命方)濃樸(姜汁炙半兩)黃橘皮甘草芎肉豆蔻茯苓防風(fēng)吳茱萸羌活(各一分)
麋臍丸
(家藏經(jīng)驗(yàn)方)
治脾虛。
麋茸膃肭臍(等分)上為細(xì)末。用肉蓯蓉打糊為丸。每服七十粒。溫酒下。昔王東卿運(yùn)使
獨(dú)勝散
治脾寒氣滯。疼痛不堪。胸膈痞悶。嘔噦惡心。不思
飲食。用生姜不拘多少。和皮切作片子。拌生面。令片上沾粘飽足曬?;虮毫罡?。秤
五兩。炙甘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脾者。位居中央。旺于四季。受水谷之精氣?;瘹庋詷s華。周養(yǎng)身形。溉灌臟腑者也。
逆?;魜y。黃癉。心煩不得臥。腹痛腸鳴。時(shí)自泄利。四肢沉重。常多思慮。不欲聞人聲。
夢見
方
大建脾散治脾胃虛寒。不進(jìn)飲食。
蓽澄茄干姜白豆蔻丁香(各半兩)白茯苓甘草肉豆蔻青皮半夏(姜制一宿)香(一兩)草皮(一兩)
補(bǔ)脾黃丸治脾虛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心腹脹滿。水谷不化。食無味。四肢
少力?;蜃渣S(一兩銼)石斛(一兩去根)五味子(三分)肉桂(一兩半去粗皮)附子(一兩炮裂去術(shù)(二兩吳茱萸(半(半兩)枳實(shí)(
椒附建脾散理脾進(jìn)食。和胃順氣。
川椒(去目微炒出汗)濃樸(去粗皮姜汁制)縮砂仁肉豆蔻(面裹煨)訶子(煨去核)丁石脂半夏(姜汁制)陳皮(去白)神曲(炒)大麥(炒各七錢半)上咀。每服四錢。
水半。生姜五片。棗三枚。煎一盞。去滓。稍熱食前服。
溫氣煮散治脾虛心腹刺痛。四肢乏力。不思飲食。
木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當(dāng)歸(切焙)益智仁(去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荊三棱(兩)高良姜(炒)沉香(銼)丁香肉豆蔻(去殼)檳榔(三枚炮銼)訶黎勒皮(各一分)上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水一盞。入鹽少許。同煎至六分。食前溫服。
胃丹
(出永類鈐方)
朱砂稟太陰之精。不經(jīng)火。以丁附等脾藥。陰煉成丹
。平補(bǔ)不僭。善治真陽衰虛。心火怯弱。不養(yǎng)脾土。沖和失布。中州虛寒。飲食不進(jìn)。
胸膈痞塞?;虿皇扯洕M?;蛞咽扯幌L的鎼盒?。翻胃吐食。臟氣虛寒。米谷不化
。心腹絞痛。泄痢不止。應(yīng)朱砂(大塊者五十兩)人參砂仁白豆蔻蓽茇肉豆蔻紅豆良姜附子(炮去皮)上食后。人參湯棗湯麥門冬湯任意下。忌豬血。一方。銼如豆大。以銀鍋一口。用白沙蜜五斤。將藥一半。同蜜拌勻入鍋內(nèi)。以夾生絹袋盛貯朱砂。懸放入鍋內(nèi)。以桑柴火。重湯煮四日四夜。換蜜五斤。入前藥一半。和勻。再煮三日三夜。取砂淘凈焙干。入乳缽。用玉捶研十分細(xì)。米粽為丸。綠豆大。陰干。
補(bǔ)脾肉豆蔻丸
(出圣惠方)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食即欲吐嘔。
水谷不消?;驎r(shí)肉豆蔻(一兩去皮)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石斛(一兩去根)白術(shù)(三分)肉桂(一兩半砂(三分去樸(一兩半前溫
治虛脹。脅痛肩息。有時(shí)發(fā)作。悉補(bǔ)之。
(出千金方)五加根皮丹參橘皮(各一斤)地骨皮干姜白術(shù)(各八兩)豬椒根皮(二斤)干地黃咀。
以酒四斗。漬五七日。服七八合。加至一升。日再服。
大理中丸治脾虛胸膈痞悶。心腹撮痛。不思飲食。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浸炙透)桂(去粗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術(shù)甘草(炙)芎五味子縮砂(去皮)香子(炒各四兩)檳榔(銼)砂(各三兩)干姜(炮三分)胡
大養(yǎng)脾丸治脾虛飲食減少。肌肉羸瘦。
白術(shù)蓽茇紅豆(去皮)胡椒桂(去粗皮)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陳橘陳曲(前服
藿香湯治脾虛。飲食易傷。每至秋夏臟腑不調(diào)。氣逆嘔痰。腹脹虛鳴。
藿香葉縮砂仁神曲(銼炒)白術(shù)草豆蔻(去皮各二兩)濃樸(去粗皮銼)生姜(切)兩半)陳橘皮煎八分。
丁香白術(shù)飲治脾虛嘔吐寒痰滑泄。不能飲食。
高良姜(一兩半)白豆蔻(一兩半去皮)丁香(半兩)白術(shù)(一兩)白芍藥桂(去粗皮)香皮干姜(每服三錢
附子達(dá)中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脾氣虛寒。腹脅脹滿。身體沉重。面色萎黃。
嘔吐不食。水谷肉豆蔻(面裹煨)附子(炮去皮臍)白豆蔻仁濃樸(去皮姜制炒)白術(shù)干姜紅豆神水一盞半。姜五片。棗子一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豆蔻橘紅散
(出楊氏家藏方)
溫脾養(yǎng)胃。升降陰陽。和三焦。化宿食。
半夏湯
(出千金方)
溫中下氣。治脾寒。語聲憂懼。舌本卷縮。嗔喜無度。
悶恍惚。脹滿半夏大麻仁(熬研為脂)生姜(各一分)芍藥茯苓五味子桂心橘皮(各三兩)白取三升。
去滓。下大麻仁脂。更上火。一沸。分三服。
補(bǔ)脾神曲丸
(出圣惠方)
治脾虛心腹脹滿。食少無力。
神曲(一兩炒微黃)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訶黎勒(二兩煨用皮)蓽茇(一兩)濃樸(一一兩去蘆頭梧桐子
溫脾丸
(出千金方)
治久病虛羸。脾氣弱。食不消。喜噫。
黃柏大麥吳茱萸桂心干姜(炮)細(xì)辛附子(炮去皮臍)當(dāng)歸大黃(蒸)神
大溫脾丹
(出百一選方)神曲(三兩炒)麥炒附子(炮去皮臍)干姜(炮)良姜吳茱萸(湯浸)桂(去皮)陳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
養(yǎng)脾散治脾虛不思飲食。氣逆滑泄。米谷不消。
神曲(炒)白茯苓(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訶黎勒皮(煨)甘草(炙)人參草豆蔻(者五十枚)
濃樸丸治脾虛。內(nèi)寒外熱。宿食不消。泄痢不止?;魜y煩滿。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赤石脂(各一兩半)白術(shù)大麥(炒)干姜(炮)人參白一兩)上為末
人參湯
(出圣惠方)
治脾虛身重如石。食少腹脹腸鳴。精神昏悶。補(bǔ)脾。
人參(一兩)石斛(去根)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桔梗(炒)白術(shù)(各三分)附子(銼如麻豆。
生
砂煎丸治脾虛心腹滯氣。發(fā)歇疼痛。胸膈痞悶。兩脅脹滿。不思飲食。
吳茱萸丸治脾元虛冷。宿食不消。心腹刺痛。嘔逆醋心。面黃痿弱。
用吳茱萸四兩陳者。用大萊菔一枚。剜心空。入茱萸在內(nèi)。以蓋覆之。用黃泥團(tuán)裹。
灰火下七
補(bǔ)脾湯治脾氣不足。心腹脹滿痛。食則欲嘔。四肢少力。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桂(去粗皮)訶黎勒(煨去核各一兩)當(dāng)歸(切焙)人參丁香焙干炒一前溫服。
安中湯
(出百一選方)
治脾胃一切疾。
(方見是齋安中湯)
白豆蔻湯治脾虛。不進(jìn)飲食。
白豆蔻(去皮)人參白術(shù)芎白茯苓(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濃樸每服三錢
蓽澄茄飲治脾臟久虛。積冷不散。陰氣傷寒。喘悶堅(jiān)脹。四肢厥逆。
蓽澄茄附子(生去皮臍)楝實(shí)(酒浸取肉)山茱萸(麩炒)香子(炒)青橘皮(湯浸銼如麻豆服。
補(bǔ)脾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脾胃虛寒。病泄瀉。腹?jié)M氣逆。嘔吐。心煩不得臥
。腸鳴虛脹。飲人參茯苓草果(去皮)干姜(炮各一兩)麥炒甘草(炙各一兩半)濃樸(去皮姜服。
撾脾湯
(出百一選方)川姜(炮)陳皮(去白)青皮(去白)干姜(炮)白術(shù)草果(煨熟)縮砂仁官桂(各一兩)甘草
蓽茇丸
(出百一選方)
亦名潑雪丹。又名縮水丹。靈苑有治療方。狀甚詳。
蓽茇人參白茯苓(去皮)干姜(炮各半兩)胡椒大附子(炮去皮臍)蓽澄茄官桂(前。
鹽米飲下四五十粒。
豆蔻湯治脾虛脹悶。喘息不勻。涕唾稠粘。不思飲食。
草豆蔻(去皮生用)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陳橘皮(湯浸去白焙)麥(炒)白術(shù)(各一兩)肉豆蔻(三枚去皮)附子(炮裂去皮臍)甘草(炙各半兩)上銼如麻豆。
每服二錢匕
白術(shù)湯
(出圣惠方)
治脾虛下焦冷。胸中滿悶。不思飲食。脅下痛。補(bǔ)脾。
白術(shù)五味子白芍藥甘草(炙)訶黎勒皮(煨各半兩)桂(去粗皮)高良姜熟干地黃分切。
棗
補(bǔ)脾訶黎勒散
(出圣惠方)
治脾氣虛。大腸下泄。腹痛。不思飲食。四肢少
力。
訶黎勒(半兩煨用皮)草豆蔻(三錢去皮)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皮瓤焙)附子(三分炮裂去當(dāng)歸(三煎六分
補(bǔ)脾白豆蔻散
(出圣惠方)
治脾氣虛。食飲難消。腹脅氣脹。少思飲食。
白豆蔻(一分去皮)干姜(半兩炮裂銼)人參(半兩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三分)濃去滓
檳榔散
(出千金方)
治脾寒飲食不消。勞倦氣脹噫滿。憂愁不樂。
檳榔(八枚皮子并用)人參茯苓陳曲濃樸麥吳茱萸白術(shù)(各二兩)上治下
五加酒
(出千金方)
治內(nèi)虛。坐不安席。好動。主脾病寒氣所傷。
五加皮枸杞皮(各二升)干地黃丹參(各八兩)石膏(一方作石床)杜仲(各一斤)干姜(四兩)附子(三兩)上咀。以清酒二斗。漬三宿。一服七合。日再。
濃樸丸治脾虛不能飲食。不暖。
濃樸(半斤去粗皮生姜半斤青州棗四兩水三升同煮水盡為度去生姜棗細(xì)銼焙)桂(去粗皮)焙)人參十丸。
至五
白術(shù)散
(出千金方)
治脾虛腹脹。不能飲食。
白術(shù)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吳茱萸(湯洗三度焙干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麥一方。
加大腹橘皮。
蓽茇丸治脾虛嘔逆。心腹痛。面色青黃。腰胯冷痛。
蓽茇木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胡椒桂(去粗皮)干姜(炮)訶黎勒皮(焙各半兩)濃日三
豆蔻丸
(一名草豆蔻丸)
治脾久虛。不下食。痰逆惡心。
陳曲丸治脾臟虛冷。宿食不消。
陳曲(炒)干姜(炮各二兩)枳殼(去瓤麩炒)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蜀椒(去目并合服。
六君子湯治脾臟不和。不進(jìn)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
人參白術(shù)(各一兩)橘紅半夏(湯泡七次)枳殼(去瓤麩炒)甘草(炙各半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子一枚。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
快脾飲子。
連皮草果甘草(炙)附子(炮去皮臍)陳皮(去白各五兩)良姜濃樸(去皮凈秤各五兩心
烏藥沉香丸治脾虛脹悶。嘔逆惡心。順三焦?;瘻狻6ǜ雇?。進(jìn)飲食。
烏藥(銼)沉香(銼各一兩)葫蘆巴(炒)白芷(各半兩)木香蓽澄茄〔各三(分)錢〕
訶黎勒湯治脾虛不思飲食。溫脾內(nèi)補(bǔ)。
訶黎勒(煨去核五枚)濃樸(三分去粗皮生姜汁炙透)人參(一兩)當(dāng)歸(切焙)干姜(炮)溫服。
日
溫中丸治脾咳。惡寒。口中如含霜雪。中脘冷痛。
白術(shù)干姜半夏(各一兩)細(xì)辛胡椒(各五錢)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
濃樸丸治脾虛。臍腹疼痛?;瓜吕2凰硷嬍?。
濃樸(去皺皮生姜汁炙透三兩)干姜(炮三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白術(shù)(各一兩)訶黎勒飲下。
姜橘丸治脾胃不和。
生姜(洗凈不去皮切作片子焙干)陳皮(去白秤各一斤)神曲(二兩炒)上為細(xì)末。面糊丸
麻豆散主脾氣弱。不下食餌。此以當(dāng)食。
大黃豆(二升)大麻子(三升炒令香)上治下篩。飲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
附子湯治脾虛。
附子(炮裂去皮臍)人參(等分)上銼如麻豆。每服二錢匕。水一盞。入棗二枚擘破。
生姜
治脾臟虛冷。吃食減少。食后氣脹。胸中氣隔。診其脈。右手關(guān)脈微細(xì)。大腑虛冷
。宜服此吳茱萸肉豆蔻訶子枇杷葉(拭去毛)甘草丁香獨(dú)活藿香芎(各一兩)濃空心
治脾臟虛冷。中焦冷涎隔聚。非時(shí)覺身體寒。吃食減少。但吃物即覺在心前隔住
。不肯通透肉豆蔻藿香人參防風(fēng)桔梗芎甘草草豆蔻(各半兩)半夏木香(各一分)夏。
候水盞。
沉香散
(王氏博濟(jì)方)
治脾元?dú)獠缓?。中焦痞悶。氣滯噎塞。進(jìn)食和氣。
沉香木香陳橘皮(去白)人參郁李仁(酒浸去皮別研各一兩)青橘皮(去白一兩)豆一盞。煎至七分。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治脾臟傷冷。少思飲食。腹脅脹滿。食即氣隔。常多嘔逆。亦唾不止。
(出護(hù)命方)草豆蔻木香桔梗訶子(火炮去核各一錢)甘草(一錢)阿魏(用打面裹焙干用)干姜水一盞。
生姜二片同取七分空心和滓吃。
治脾臟濕邪所勝。相刑于腎方。
(出護(hù)命方)濃樸(姜汁炙半兩)黃橘皮甘草芎肉豆蔻茯苓防風(fēng)吳茱萸羌活(各一分)
麋臍丸
(家藏經(jīng)驗(yàn)方)
治脾虛。
麋茸膃肭臍(等分)上為細(xì)末。用肉蓯蓉打糊為丸。每服七十粒。溫酒下。昔王東卿運(yùn)使
獨(dú)勝散
(家藏經(jīng)驗(yàn)方)
治脾寒氣滯。疼痛不堪。胸膈痞悶。嘔噦惡心。不思
飲食。用生姜不拘多少。和皮切作片子。拌生面。令片上沾粘飽足曬?;虮毫罡?。秤
五兩。炙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