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天之氣一也。六之則為風火燥濕寒暑。故濕之氣。六之一也。相乘而為之五變。其化在天為濕。
其泄也大瘕。若胃泄不已。變而為飧泄。飧泄不已。變而為洞泄。洞泄不中。此風乘濕之變也。若脾泄不已。變而為霍亂?;魜y不已。變而為注下。注為腫蠱。此暑乘濕之變也。若大腸泄不已。變而為脹。脹不已。變而為腸變而為支滿溏。此燥乘濕之變也。若小腸泄不已。變而為腸。腸不已臟毒不已。變而為前后便血。此火乘濕之變也。若大瘕泄不已。變而為脫肛。脫肛不已。
前為乳痔。內為腸風。此寒乘濕之變也。凡此二十五變。若無濕則終不成疾。況脾胃二土。共管中州。脾好飲。脾亦惡濕。此泄之所由生也。凡下痢之脈。
微且小者生。浮大者死。水腫脈反變浮大者生。沉細者死。夫病在里者脈沉。在表者脈浮。
里當下之。表當汗之。下利之脈浮滑。水腫者沉細。表里俱受病。故反變也。凡臟便血。兩手脈俱弦細者死。俱滑大者生。血溫身熱者死。王太仆曰。若下血而身熱血溫。是血去外逆也。屬火。故曰七日而死。七者?;鹬蓴?shù)也。夫飧泄得之于風。亦汗可愈?;蚍@怖。則膽受之。暴下綠水。蓋謂戊己見伐甲木也。嬰兒泄綠水。素問有嬰兒中風。理亦如之。
洞泄者。飧泄之甚。但飧泄近而洞泄久。久則寒中。溫之可也。治法曰。和之則可。汗之則不可。若在腑則易治。入臟則難攻。洞泄寒中。自腑而入臟。宜和解而無爭。水腫之作未出。遽然由濕變于大腸。小溲自澀。水濕既潴。充滿日倍。面黃色。肢體如泥。濕氣周身。難專一法。越其高而奪其下。發(fā)其表而滲其中。酸收而辛散。淡滲而苦堅。則用攻劑以救其甚。緩劑以平其余。如是則孤精得氣。獨魄近陽。亦可保行。陳去而凈府潔。彼以豆蔻烏梅罌粟物聚用也。設病形易變。必至大誤?;蛲ǘ??;蛉?。塞塞通通。豈應一法。世俗止知澀劑之能塞。而不知通劑之能塞者。乃拘于方也。凡治濕皆以利小便為主。諸泄不已。
灸水分之穴。謂水谷之所別也。臍之上一寸半。灸五壯。腹鳴似雷。水火行之候也。凡濕勿針。內經(jīng)雖云繆刺其處。莫若以張長沙治傷寒法治之。蓋泄者亦四時傷寒之一也。仲景曰。
上涌下泄。表汗而里攻。半在表半在里。則亦和解之。表里俱見。隨證參治。此雖以治傷寒。其于治濕也同。仍察脈以知深淺。問年壯以知虛實。所投必如其意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天之氣一也。六之則為風火燥濕寒暑。故濕之氣。六之一也。相乘而為之五變。其化在天為濕。
其泄也大瘕。若胃泄不已。變而為飧泄。飧泄不已。變而為洞泄。洞泄不中。此風乘濕之變也。若脾泄不已。變而為霍亂?;魜y不已。變而為注下。注為腫蠱。此暑乘濕之變也。若大腸泄不已。變而為脹。脹不已。變而為腸變而為支滿溏。此燥乘濕之變也。若小腸泄不已。變而為腸。腸不已臟毒不已。變而為前后便血。此火乘濕之變也。若大瘕泄不已。變而為脫肛。脫肛不已。
前為乳痔。內為腸風。此寒乘濕之變也。凡此二十五變。若無濕則終不成疾。況脾胃二土。共管中州。脾好飲。脾亦惡濕。此泄之所由生也。凡下痢之脈。
微且小者生。浮大者死。水腫脈反變浮大者生。沉細者死。夫病在里者脈沉。在表者脈浮。
里當下之。表當汗之。下利之脈浮滑。水腫者沉細。表里俱受病。故反變也。凡臟便血。兩手脈俱弦細者死。俱滑大者生。血溫身熱者死。王太仆曰。若下血而身熱血溫。是血去外逆也。屬火。故曰七日而死。七者?;鹬蓴?shù)也。夫飧泄得之于風。亦汗可愈?;蚍@怖。則膽受之。暴下綠水。蓋謂戊己見伐甲木也。嬰兒泄綠水。素問有嬰兒中風。理亦如之。
洞泄者。飧泄之甚。但飧泄近而洞泄久。久則寒中。溫之可也。治法曰。和之則可。汗之則不可。若在腑則易治。入臟則難攻。洞泄寒中。自腑而入臟。宜和解而無爭。水腫之作未出。遽然由濕變于大腸。小溲自澀。水濕既潴。充滿日倍。面黃色。肢體如泥。濕氣周身。難專一法。越其高而奪其下。發(fā)其表而滲其中。酸收而辛散。淡滲而苦堅。則用攻劑以救其甚。緩劑以平其余。如是則孤精得氣。獨魄近陽。亦可保行。陳去而凈府潔。彼以豆蔻烏梅罌粟物聚用也。設病形易變。必至大誤?;蛲ǘ??;蛉?。塞塞通通。豈應一法。世俗止知澀劑之能塞。而不知通劑之能塞者。乃拘于方也。凡治濕皆以利小便為主。諸泄不已。
灸水分之穴。謂水谷之所別也。臍之上一寸半。灸五壯。腹鳴似雷。水火行之候也。凡濕勿針。內經(jīng)雖云繆刺其處。莫若以張長沙治傷寒法治之。蓋泄者亦四時傷寒之一也。仲景曰。
上涌下泄。表汗而里攻。半在表半在里。則亦和解之。表里俱見。隨證參治。此雖以治傷寒。其于治濕也同。仍察脈以知深淺。問年壯以知虛實。所投必如其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