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紫背浮萍(取大者洗凈,曬干)
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祛風(fēng)解毒。治風(fēng)邪侵襲皮膚,氣血失和,致生白駁風(fēng),初起自面及頸項出現(xiàn)白色斑點,并不痛癢,甚則延及遍身者。
每服1丸,豆淋酒送下。
浮萍草1分(末),黃丹1分,麝香1錢(細研)。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口瘡久不愈。
每服1丸,含化。
紫背浮萍(取大者,洗凈,曬干)。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白駁風(fēng)。圓形脫發(fā)(油風(fēng)脫發(fā)),皮膚瘙癢病(癮疹),白癜風(fēng),蕁麻疹,((疒咅)(疒畾))
《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本方用紫背浮萍一斤,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至三錢,一日二次。
紫背浮萍2兩,蒼耳草2兩,蒼術(shù)2兩,苦參3兩,黃芩1兩5錢,僵蠶1兩5錢,鉤藤1兩5錢,豨薟草1兩5錢,防風(fēng)1兩5錢。
上為末,酒法為丸。
一切陰陽頑癬。
每服2錢,白滾湯送下。
水中萍。
洗,曬干為末,以牛乳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熱渴不止,心神煩躁。
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干浮萍、栝樓根各等分。
上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消渴,虛熱。
每服20丸,空腹時飲送下,日3次。
《千金方衍義》:《本經(jīng)》言浮萍下水氣,止消渴,以其能開發(fā)腠理,通行經(jīng)脈也。此方以肺氣固結(jié),津不行而渴,故用水萍,兼取栝樓根協(xié)濟,以建清熱止渴之功。
浮萍草(陰干)1分,晚蠶沙1分,白薄荷葉1分。
上為末,用薄荷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
小兒瘡子不出,煩悶驚悸。
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候。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紫背浮萍(取大者洗凈,曬干)
制法研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祛風(fēng)解毒。治風(fēng)邪侵襲皮膚,氣血失和,致生白駁風(fēng),初起自面及頸項出現(xiàn)白色斑點,并不痛癢,甚則延及遍身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豆淋酒送下。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三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浮萍丸處方浮萍草1分(末),黃丹1分,麝香1錢(細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口瘡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金鑒》卷七十三:浮萍丸處方紫背浮萍(取大者,洗凈,曬干)。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白駁風(fēng)。圓形脫發(fā)(油風(fēng)脫發(fā)),皮膚瘙癢病(癮疹),白癜風(fēng),蕁麻疹,((疒咅)(疒畾))
用法用量《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本方用紫背浮萍一斤,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至三錢,一日二次。
摘錄《金鑒》卷七十三《玉案》卷六:浮萍丸處方紫背浮萍2兩,蒼耳草2兩,蒼術(shù)2兩,苦參3兩,黃芩1兩5錢,僵蠶1兩5錢,鉤藤1兩5錢,豨薟草1兩5錢,防風(fēng)1兩5錢。
制法上為末,酒法為丸。
功能主治一切陰陽頑癬。
用法用量每服2錢,白滾湯送下。
摘錄《玉案》卷六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九:浮萍丸處方水中萍。
制法洗,曬干為末,以牛乳汁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熱渴不止,心神煩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五十三,名見《普濟方》卷一七九《千金》卷二十一:浮萍丸處方干浮萍、栝樓根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以人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虛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時飲送下,日3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本經(jīng)》言浮萍下水氣,止消渴,以其能開發(fā)腠理,通行經(jīng)脈也。此方以肺氣固結(jié),津不行而渴,故用水萍,兼取栝樓根協(xié)濟,以建清熱止渴之功。
摘錄《千金》卷二十一《圣濟總錄》卷一六九:浮萍丸處方浮萍草(陰干)1分,晚蠶沙1分,白薄荷葉1分。
制法上為末,用薄荷自然汁煮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瘡子不出,煩悶驚悸。
用法用量每服1丸,薄荷湯化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