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公元 1808 年)清.錢秀昌著。六卷。首繪各種體表,骨度和傷科器具圖,次敘金瘡論治、治傷法論、跌打損傷內治癥等不同傷病治療三十六則,再次為治傷湯頭歌括和附錄各家 秘方。
成年女性子宮子宮下脫,甚至脫出陰道口外者,稱為“子宮脫垂”,前人習稱“陰挺”。
【病因病機提要】
本病多因勞力太過,或氣虛下陷,腎氣不固,或濕熱下注,使胞絡受損,不能提攝而致。
一、中氣下陷 素體氣虛,勞力太過,耗傷中氣,或產時用力過度,或產程過長,或產后勞動過早,或長期咳喘,便秘努責,以致脾虛氣弱,中氣下陷,胞絡受損,宮失于提攝,發(fā)而為病。
二、腎氣不固 素體腎虛,或房勞多產,以致腎氣不固,胞絡損傷,發(fā)而為病。
三、濕熱下注 濕熱素蘊,下注胞宮,或濕熱之邪外襲,損傷胞絡,發(fā)而為病。
【辨證施治】
本病多發(fā)于勞動婦女。臨床有Ⅰ、Ⅱ、Ⅲ度之分:子宮頸下垂到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不越陰道口者,為Ⅰ度;子宮頸及部分子宮體脫出陰道口外者,為Ⅱ度;整個子宮體脫出陰道口外者,為Ⅲ度。臨床辨證時,當辨氣虛、腎虛或濕熱而靈活施治。氣虛者,治以益氣升提;腎虛者,治以補腎固脫;濕熱者,治以清熱利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