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松花粉

    《中國藥典》:松花粉拼音注音Sōnɡ Huā Fěn英文名POLLEN PINI來源

    本品為松科植物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或同屬數(shù)種植物的干燥花粉。春季花剛開時,采摘花穗,曬干,收集花粉,除去雜質。

    性狀

    本品為淡黃色的細粉。體輕,易飛揚,手捻有滑潤感。氣微,味淡。

    貯藏

    置干燥處,防潮。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花粉粒橢圓形,長45~55μm,直徑29~40μm,表面光滑,兩側各有一膨大的氣囊,氣囊壁有明顯的網(wǎng)狀紋理,網(wǎng)眼多角形。

    歸經(jīng)

    歸肝、脾經(jīng)。

    性味

    甘,溫。

    功能主治

    燥濕,收斂止血。用于濕疹,黃水瘡,皮膚糜爛,膿水淋漓,外傷出血;尿布性皮炎。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撒敷患處。

    摘錄《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松花粉拼音注音Sōnɡ Huā Fěn別名

    松花、松黃(《唐本草》)。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松科植物馬尾松或其同屬植物的花粉。4~5月開花時,將雄球花摘下,曬干,搓下花粉,除去雜質。

    生境分布

    主產(chǎn)浙扛、江蘇、遼寧、吉林、湖北等地。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松節(jié)"條。

    性狀

    干燥松花粉為淡黃色的細粉末,用擴大鏡觀察,呈均勻的小圓粒。體質輕飄,易飛揚,手捻有滑潤感,不沉于水。氣微香,味有油膩感。以黃色、細膩、無雜質、流動性較強者為佳。

    化學成分

    含油脂及色素等。

    炮制

    篩去雜質,曬干或烘干。

    歸經(jīng)

    《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足太陰脾經(jīng)。"

    性味

    甘,溫。

    ①《本草衍義》:"味淡。"

    ②《綱目》:"甘,溫,無毒。"

    注意

    《本草衍義補遺》:"多食發(fā)上焦熱病。"

    功能主治

    祛風益氣,收濕,止血。治頭旋眩暈,中虛胃疼,久痢,諸瘡濕爛,創(chuàng)傷出血。

    ①《綱目》:"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亦可釀酒。"

    ②《本草匯言》:"療久痢,解酒毒,清血熱。"

    ③《本經(jīng)逢原》:"除風濕,治痘瘡濕爛。"

    ④《隨息居飲食譜》:"釀酒主養(yǎng)血息風。"

    ⑤《江蘇植藥志》:"預防汗疹。外用作創(chuàng)傷止血劑。"

    ⑥《四川中藥志》:"收斂止血。治皮膚濕疹,黃水瘡濕爛不結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浸酒或調服。外用:干摻或調敷。

    復方

    ①治風眩頭旋腫痹,皮膚頑急:松樹始抽花心(狀如鼠尾者佳,蒸細,切)二升,用絹囊裹,入酒五升,浸五日,空腹飲三合,再服大妙。(《元和紀用經(jīng)》松花酒)

    ②治酒毒發(fā)作,頭痛目眩,或咽喉閉悶,或下利清水,日數(shù)十行,形神萎頓:松花一兩(焙),陳皮五錢,川黃連五錢,甘草二錢。俱微炒磨為末,與松花和勻。每早晚各服二錢,白湯調服。(《本草匯言》)

    ③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便秘:松花粉一錢,沖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久痢不止,延及數(shù)月,纏綿不凈:松花每服三錢,食前米湯調下。(《本草匯言》)

    ⑤治嬰兒濕疹:松花粉一錢,爐甘石粉一錢,雞卵黃三個。先將雞卵煮熟,去白取黃,再放金屬小鍋煎熬,即有卵黃油析出,取油去渣,用此油調松花粉、爐甘石粉涂患部,一至三次(已化膿者無效)。(《健康報》1955年10月28日)

    ⑥治尿布皮炎:松花粉撒布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⑦外傷出血:松花粉外敷傷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各家論述

    《本草經(jīng)解》:"松花,味甘益脾,氣溫能行,脾為胃行其津液,輸于心肺,所以潤心肺也。益氣者,氣溫益肝之陽氣,味甘益脾之陰氣也。風氣通肝,氣溫散肝,所以除風。脾統(tǒng)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舍劸普?,清香芳烈,宜于酒也。"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矮腳苦蒿拼音注音ǎi Jiǎo Kǔ Hāo別名魚膽草、苦艾、勁直假蓬(《云南中草藥選》),金龍膽草(《四川中草藥通訊》)。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苦蒿的全草。秋季采收。生境分布生于荒地、路旁。分布云南、四川。......
  • 《中藥大辭典》:矮腳龍膽拼音注音ǎi Jiǎo Lónɡ Dǎn出處《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來源為龍膽科植物小龍膽草的全草。秋、冬采收,洗凈曬干。生境分布生于較高山地的草叢中。分布云南、廣東等地。原形態(tài)小龍膽草:矮小草本,高約4厘米。莖單生或數(shù)......
  • 別名圓葉豆瓣草、坐鎮(zhèn)草來源蕁麻科矮莖冷水花Pilea peploides (Gaud.) Hook. et Arn.,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遼寧、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性味辛,微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瘀止痛。主治跌......
  • 《全國中草藥匯編》:矮莖朱砂根拼音注音ǎi Jīnɡ Zhū Shā Gēn別名血黨、矮八爪金龍、九管血、開喉箭來源紫金??谱辖鹋僦参锇o朱砂根Ardisia brevicaulis Diels,以根入藥。秋冬采挖,洗凈曬干。性味苦、澀,......
  • 拼音注音ǎi Cù Lì別名黃果矮茶藨。英文名swamp Currant出處始載于《拉漢種子植物名稱》。來源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矮茶蔍的果實。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ibes humile Jancz.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3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