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慢驚受病不一,或急驚用涼藥,取下太過,以致脾胃虛損,風(fēng)邪乘之;又有吐瀉不止而成者;有氣虛暴吐瀉而成者;有傷寒傳變?nèi)站枚烧撸挥芯盟远烧?;有下積峻取而成者。惟吐瀉、積、痢成虛,則變證甚速。凡才吐瀉便是慢驚,須用溫中快里。或搐來緊急,乃慢驚初傳,尚有陽證,不可誤作急驚用涼藥。世言搐慢為慢驚,非也,若泥此,往往指慢脾風(fēng)為慢驚矣。凡慢驚,男子以瀉得之為重;女子以吐得之為重。古人有云∶病家怕驚不怕瀉,醫(yī)家怕瀉不怕驚。如瀉久不止,且先治瀉;若更治風(fēng),則驚風(fēng)愈甚,只可養(yǎng)脾安胃生津,大養(yǎng)脾丸、參苓白術(shù)散、大醒脾散、烏蝎四君子湯不拘時(shí)服。如因他證,例當(dāng)循根源施治。慢驚,口、眼、手、足一邊牽引者,難治。慢驚風(fēng)要唇紅,若囟腫者死。仲景云∶陰不得有汗。蓋陰證無汗,有汗亡陽,故凡慢驚有汗多死。慢驚傳入慢脾,其變甚速,虛又甚也。治必循次平和,無令速愈之理,治法大要生胃回陽,不可過劑。仲陽有黃土湯,以土勝水,木得其平,則風(fēng)自止,以脾土為本也。若眼半開半合,手足不冷,證候尚在慢驚,則勿用回陽。或已入慢脾而陽氣猶未脫者,亦未可即用硫黃、附子等劑。手足漸暖,仍以醒脾散等調(diào)之。慢脾風(fēng)用藥,乃非得已,危如燈無油,漸見昏滅。慢脾風(fēng)若見有一臟絕,即不可用藥。
天麻防風(fēng)丸
治一切驚風(fēng)。
天麻 防風(fēng) 人參(各一兩) 膽星(二兩) 雄黃(二錢,另研) 甘草(炙) 全蝎(薄荷湯煮數(shù)沸,焙干) 僵蠶(炒去絲、嘴,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朱砂、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燈心、姜湯下。
如驚重,每丸加牛黃半分更效。
至圣保命丹(方見前胎驚條。)
一切急、慢驚風(fēng)皆治。
參苓白術(shù)散(方見四卷泄瀉條。)
治脾虛泄瀉之要藥。
大醒脾散
治慢脾風(fēng)。
白術(shù) 茯苓 陳皮 甘草 人參 石蓮肉 木香 丁香 南星 白附 砂仁 全蝎
上,陳倉米一撮,生姜一片,大棗一枚,煎服。
烏蝎四君子湯
治慢驚、慢脾風(fēng),吐瀉不止者。
即四君子加川烏、全蝎姜、棗,煎。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慢驚受病不一,或急驚用涼藥,取下太過,以致脾胃虛損,風(fēng)邪乘之;又有吐瀉不止而成者;有氣虛暴吐瀉而成者;有傷寒傳變?nèi)站枚烧撸挥芯盟远烧?;有下積峻取而成者。惟吐瀉、積、痢成虛,則變證甚速。凡才吐瀉便是慢驚,須用溫中快里。或搐來緊急,乃慢驚初傳,尚有陽證,不可誤作急驚用涼藥。世言搐慢為慢驚,非也,若泥此,往往指慢脾風(fēng)為慢驚矣。凡慢驚,男子以瀉得之為重;女子以吐得之為重。古人有云∶病家怕驚不怕瀉,醫(yī)家怕瀉不怕驚。如瀉久不止,且先治瀉;若更治風(fēng),則驚風(fēng)愈甚,只可養(yǎng)脾安胃生津,大養(yǎng)脾丸、參苓白術(shù)散、大醒脾散、烏蝎四君子湯不拘時(shí)服。如因他證,例當(dāng)循根源施治。慢驚,口、眼、手、足一邊牽引者,難治。慢驚風(fēng)要唇紅,若囟腫者死。仲景云∶陰不得有汗。蓋陰證無汗,有汗亡陽,故凡慢驚有汗多死。慢驚傳入慢脾,其變甚速,虛又甚也。治必循次平和,無令速愈之理,治法大要生胃回陽,不可過劑。仲陽有黃土湯,以土勝水,木得其平,則風(fēng)自止,以脾土為本也。若眼半開半合,手足不冷,證候尚在慢驚,則勿用回陽。或已入慢脾而陽氣猶未脫者,亦未可即用硫黃、附子等劑。手足漸暖,仍以醒脾散等調(diào)之。慢脾風(fēng)用藥,乃非得已,危如燈無油,漸見昏滅。慢脾風(fēng)若見有一臟絕,即不可用藥。
天麻防風(fēng)丸
治一切驚風(fēng)。
天麻 防風(fēng) 人參(各一兩) 膽星(二兩) 雄黃(二錢,另研) 甘草(炙) 全蝎(薄荷湯煮數(shù)沸,焙干) 僵蠶(炒去絲、嘴,各五錢)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朱砂、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燈心、姜湯下。
如驚重,每丸加牛黃半分更效。
至圣保命丹(方見前胎驚條。)
一切急、慢驚風(fēng)皆治。
參苓白術(shù)散(方見四卷泄瀉條。)
治脾虛泄瀉之要藥。
大醒脾散
治慢脾風(fēng)。
白術(shù) 茯苓 陳皮 甘草 人參 石蓮肉 木香 丁香 南星 白附 砂仁 全蝎
上,陳倉米一撮,生姜一片,大棗一枚,煎服。
烏蝎四君子湯
治慢驚、慢脾風(fēng),吐瀉不止者。
即四君子加川烏、全蝎姜、棗,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