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濕痰眩暈,二陳湯加酒芩、白術(shù)、南星、天麻、蒼術(shù),(方見痰證。)或青州白丸子,(方見頭痛。)或白術(shù)半夏天麻湯。(方見頭痛。)火動(dòng)其痰者,二陳湯加黃芩、黃連、蒼術(shù)、羌活。(方見痰證。)火盛者,酒炒大黃末,茶調(diào)下。
方用大黃酒浸,九蒸九曬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后臨臥清茶送下,神效。
方用半夏、白茯苓、川芎、甘草、羌活、白芷、枳實(shí)、南星、防風(fēng)、細(xì)辛、酒黃芩,氣虛加參、術(shù);血虛加芎、歸;熱加黃連各等分,姜三片,水煎服。以此作丸,每日下二、三,極效。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諸病源候論》(公元 610 年)隋.巢元方著。五十卷。 共分 67 門、1720 節(jié),詳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狀。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濕痰眩暈,二陳湯加酒芩、白術(shù)、南星、天麻、蒼術(shù),(方見痰證。)或青州白丸子,(方見頭痛。)或白術(shù)半夏天麻湯。(方見頭痛。)火動(dòng)其痰者,二陳湯加黃芩、黃連、蒼術(shù)、羌活。(方見痰證。)火盛者,酒炒大黃末,茶調(diào)下。
方用大黃酒浸,九蒸九曬為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食后臨臥清茶送下,神效。
方用半夏、白茯苓、川芎、甘草、羌活、白芷、枳實(shí)、南星、防風(fēng)、細(xì)辛、酒黃芩,氣虛加參、術(shù);血虛加芎、歸;熱加黃連各等分,姜三片,水煎服。以此作丸,每日下二、三,極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