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歌】痰火令人頭轉(zhuǎn)旋,氣虛血失每頭眩。風寒暑濕乘虛致,識得其機可望痊。
【論】眩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狀頭旋目閉,身轉(zhuǎn)耳聾,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虛極乘寒得之,故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燠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暈也。或七情郁而生痰、動火,隨氣上厥,此七情致虛而眩暈也。酒色過度,腎虛不能納氣歸元,使氣逆奔而上,氣虛而眩暈也。吐衄、崩漏或產(chǎn)后失血,脾虛不能收攝營氣,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虛眩暈也。丹溪云∶頭眩多挾痰,氣虛并火及濕痰、火痰,蓋無痰不能作眩,痰因火動也。凡此之證,要參以脈癥治之,隨機應變,不可以一途而取軌也。
謹按∶經(jīng)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肝木為風所撼,必鼓動其肺,肺金不能制木,風卷痰而上升,故目無定視,上下反復,甚則嘔吐,飲食罕御。大法,平其風、降其痰而已。婦人患崩淋頭眩,以血虛治,為少血不能養(yǎng)肝,肝木根虛,不能不動搖,故眩治崩淋則眩自止,所以培其根也。
【脈】風寒暑濕,氣郁生涎。下虛上實,皆頭眩暈。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則滑弦,瘀芤而澀。數(shù)大火邪,虛大久極。先理氣痰,次隨癥脈。
《原機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歌】痰火令人頭轉(zhuǎn)旋,氣虛血失每頭眩。風寒暑濕乘虛致,識得其機可望痊。
【論】眩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狀頭旋目閉,身轉(zhuǎn)耳聾,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虛極乘寒得之,故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燠悶;濕則重滯,此四氣乘虛而眩暈也。或七情郁而生痰、動火,隨氣上厥,此七情致虛而眩暈也。酒色過度,腎虛不能納氣歸元,使氣逆奔而上,氣虛而眩暈也。吐衄、崩漏或產(chǎn)后失血,脾虛不能收攝營氣,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虛眩暈也。丹溪云∶頭眩多挾痰,氣虛并火及濕痰、火痰,蓋無痰不能作眩,痰因火動也。凡此之證,要參以脈癥治之,隨機應變,不可以一途而取軌也。
謹按∶經(jīng)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肝木為風所撼,必鼓動其肺,肺金不能制木,風卷痰而上升,故目無定視,上下反復,甚則嘔吐,飲食罕御。大法,平其風、降其痰而已。婦人患崩淋頭眩,以血虛治,為少血不能養(yǎng)肝,肝木根虛,不能不動搖,故眩治崩淋則眩自止,所以培其根也。
【脈】風寒暑濕,氣郁生涎。下虛上實,皆頭眩暈。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則滑弦,瘀芤而澀。數(shù)大火邪,虛大久極。先理氣痰,次隨癥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