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小球藻

    拼音注音Xiǎo Qiú Zǎo來源

    藥材基源:為小球藻科植物蛋白核小球藻及小球藻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Chlorella vulgaris Beij.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凈,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淡水里和水底的物體上,有時生于纖毛蟲和水螅體上。

    2.生于淡水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遼寧、河北、山西、江蘇、福建等地。

    2.分布于河北、山東、江蘇、安徽、廣東等地。

    原形態(tài)

    1.蛋白核小球藻 球形單細胞有機體。胞體圓形,直徑3-5μm。胞壁透明。胞內(nèi)的原生質(zhì)體中具有1枚細胞核,和具有1個造粉核的杯形葉綠體或稱色素體。繁殖時,由細胞內(nèi)的物質(zhì)分成數(shù)小塊,小塊變成圓形,直徑0.3-0.7μm,母體胞壁破裂后,幼體散出。

    2.小球藻 藻類呈圓球形,較蛋白核小球藻大,胞體直徑5-10μm,胞內(nèi)的原生質(zhì)體中具有1枚透明的細胞核。色素體綠色,呈深杯狀,位于胞壁內(nèi)的細胞底部,往往不見造粉核。繁殖時,其所形成的不動抱子,每藻體為8枚,不動孢子的直徑0.8-2μm。其繁殖能力強,但略遜于蛋白核小球藻。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小球藻生于熱帶、溫帶淡水和海水中,以細胞分裂進行無性繁殖,并可產(chǎn)生配子進行有性繁殖。溫度保持在20-23℃、光強度5000-10000 lx、pH8、鹽度含量在20%-30%的條件下培養(yǎng)最適宜生長。

    養(yǎng)殖技術(shù) 在初春設(shè)置500-1000L的淺水槽,用最小網(wǎng)目的網(wǎng)過濾海水3份、淡水1份放滿水槽,每1000kg水加入硫銨300g,過磷酸鈣50g,配成培養(yǎng)液,放入小球藻藻種,1個月后小球藻即可繁殖生長。

    化學成分

    蛋白核小球藻含較多的維生素:硫胺素(thiamine),維生素(vitamin)B2、B6、B12,煙酰胺(nicotinamide),泛酸(pantothenic acid),膽堿(choline)。

    蛋白核小球藻和小球藻的培養(yǎng)物能產(chǎn)生大量的煙酰胺,硫胺素,維生素B2、B6,葉酸(folic acid),肌醇(inositol)和泛酸等。

    藥理作用

    小球藻對缺鐵性貧血有一定治療作用。將大鼠分5組,1組給大鼠缺鐵食餌(鐵含量0.32mg/100g);2組加小球藻1%(含鐵2.2mg/100g);3組加5%小球藻食餌(含鐵7.4mg/100g);4組加10%小球藻食餌(含鐵13.9mg/100g);5組為加鐵的完全食餌(含鐵32.5mg/100g)。實驗在第1個30天,各組均予缺鐵食餌使其缺鐵。第2個30天分組給予不同食餌。

    結(jié)果:1.大鼠食用缺鐵食餌,即出現(xiàn)貧血,血紅蛋白及紅細胞減少。

    2.貧血鼠食用一定鐵量的3、4、5組食餌迅即恢復(fù),食用第2組含鐵量少的食餌,則恢復(fù)延遲。

    3.體重增長發(fā)現(xiàn),1、2組較第5組明顯遲緩(P<0.01=,第3組同樣受制。1、2組較第5組紅細胞數(shù)量為少(P<0.01=。

    4.1、2組大鼠血清鐵也較第5組明顯減少。從而認為小球藻對缺鐵性貧血有一定治療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水;補血。主水腫;泄瀉;肝炎;貧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0-60g。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ā ěr Tài Ruì Xiānɡ別名尖瓣瑞香(《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英文名root of Altai Daphne出處始載于《新疆中草藥》。來源藥材基源:為瑞香科阿爾泰瑞香的根及全株。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aphne alta......
  • 《中藥大辭典》:阿爾泰紫菀拼音注音ā ěr Tài Zǐ Wǎn出處《內(nèi)蒙古中草藥》來源為菊科植物阿爾泰狗娃花的花或全草。 夏、秋開花時采收,陰干。生境分布生山坡、路旁。分布新疆、內(nèi)蒙古等地。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體被短毛。......
  • 拼音注音ā Yuè Hún Zǐ別名胡棒子、無名子。出處阿月渾子始載于《本草拾遺》,云:“阿月渾子……生西國諸蕃,云與胡榛子同樹,一歲棒子,二歲渾子也?!薄毒V目》亦錄著,引《海藥本草》云:“按徐表《南州記》云:無名木生嶺南山谷,其實狀若榛子......
  • 《全國中草藥匯編》:阿氏蒿拼音注音ā Shì Hāo來源菊科阿氏蒿Artemisia adamsii Bess.,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內(nèi)蒙古。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健胃。主治肺炎,胃炎,喉炎,扁桃體炎,結(jié)膜炎。用法用量配方用,......
  • 《全國中草藥匯編》:阿育魏實拼音注音ā Yù Wèi Shí來源傘形科阿育魏實Trachyspermum ammi (L.) Sprague,以種子入藥。生境分布新疆。性味辛、苦,溫。功能主治祛風除濕,理氣開胃,止痛。主治風濕疼痛,胃寒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