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明醫(yī)指掌》 脾胃不和

    作者: 皇甫中

    脾不和,則食不化;胃不和,則不思食;脾胃不和,則不思而且不化?;蛲禄驗a,或脹滿,或吞酸,或噯氣,或惡心,用治中湯。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縮二陳湯、枳術丸。胃不和者,平胃散。

    治中湯

    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

    人參(一錢) 甘草(炙,一錢) 干姜(炮,一錢) 白術(土炒,一錢) 青皮(一錢) 陳皮(一錢)

    上銼,作二服,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

    枳縮二陳湯

    即二陳加砂仁、枳殼。(方見痰證條。)

    枳術丸

    治痞消食強胃。

    枳實(麩炒,一兩) 白術(二兩)

    加橘皮名橘皮枳術丸。

    加曲、 名曲 枳術丸。

    加木香名木香枳術丸。

    加半夏名半夏枳術丸。

    加芩連名芩連枳術丸。

    上為末,荷葉煮飯為丸如桐子大,空心白湯送下五、六十丸。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