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脾不和,則食不化;胃不和,則不思食;脾胃不和,則不思而且不化?;蛲禄驗a,或脹滿,或吞酸,或噯氣,或惡心,用治中湯。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縮二陳湯、枳術丸。胃不和者,平胃散。
治中湯
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
人參(一錢) 甘草(炙,一錢) 干姜(炮,一錢) 白術(土炒,一錢) 青皮(一錢) 陳皮(一錢)
上銼,作二服,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
枳縮二陳湯
即二陳加砂仁、枳殼。(方見痰證條。)
枳術丸
治痞消食強胃。
枳實(麩炒,一兩) 白術(二兩)
加橘皮名橘皮枳術丸。
加曲、 名曲 枳術丸。
加木香名木香枳術丸。
加半夏名半夏枳術丸。
加芩連名芩連枳術丸。
上為末,荷葉煮飯為丸如桐子大,空心白湯送下五、六十丸。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脾不和,則食不化;胃不和,則不思食;脾胃不和,則不思而且不化?;蛲禄驗a,或脹滿,或吞酸,或噯氣,或惡心,用治中湯。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枳縮二陳湯、枳術丸。胃不和者,平胃散。
治中湯
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
人參(一錢) 甘草(炙,一錢) 干姜(炮,一錢) 白術(土炒,一錢) 青皮(一錢) 陳皮(一錢)
上銼,作二服,水二盞,煎一盞,空心服。
枳縮二陳湯
即二陳加砂仁、枳殼。(方見痰證條。)
枳術丸
治痞消食強胃。
枳實(麩炒,一兩) 白術(二兩)
加橘皮名橘皮枳術丸。
加曲、 名曲 枳術丸。
加木香名木香枳術丸。
加半夏名半夏枳術丸。
加芩連名芩連枳術丸。
上為末,荷葉煮飯為丸如桐子大,空心白湯送下五、六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