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微寒,無毒.主治身體風(fēng)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止煩,下氣,小癰腫,陰 ,可作摩粉.其葉,主風(fēng)癢,可煮以浴.一名即藜,一名茨.生馮翊或道月、八月采實(shí),曝干.(烏頭為之使.)
《本經(jīng)》原文∶蒺藜子,味苦,溫.主惡血,破癥結(jié)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一名旁通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辛,微寒,無毒.主治身體風(fēng)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止煩,下氣,小癰腫,陰 ,可作摩粉.其葉,主風(fēng)癢,可煮以浴.一名即藜,一名茨.生馮翊或道月、八月采實(shí),曝干.(烏頭為之使.)
《本經(jīng)》原文∶蒺藜子,味苦,溫.主惡血,破癥結(jié)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一名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