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類證治裁》 附方

    作者: 林佩琴

    〔表癥〕桂枝湯桂 芍 草 姜 棗

    〔里癥〕大承氣湯見一卷溫。

    〔半表里〕小柴胡湯見一卷溫。

    〔虛煩〕梔豉湯梔子 豆豉

    〔陰寒〕四逆湯見一卷暑。

    〔蛔煩〕烏梅丸見三卷嘔吐。

    〔悸煩〕建中湯見二卷衄血。小建中湯加黃 ,名黃 建中湯。

    〔煩實〕調(diào)胃承氣湯見二卷汗。

    〔內(nèi)傷〕生脈散參 味 麥

    〔神煩〕朱砂安神丸見二卷汗。

    〔陰盛〕霹靂散川附子一枚 燒灰存性,為末,作一服,蜜水調(diào)。

    〔陰躁〕附子理中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表汗〕大青龍湯麻 桂 杏 膏 草 姜 棗

    〔陽虛〕干姜附子湯四逆湯去甘草。

    〔陰盛〕吳茱萸湯見三卷嘔吐。

    〔伏陽〕破陰丹硫黃 水銀(各一兩) 陳皮 青皮(各半兩) 先將硫黃熔化,次下水銀打勻,令無星,細研,入后二味,面糊丸。

    〔津少〕人參固本丸見一卷中風(fēng)。

    〔血虛〕當(dāng)歸補血湯黃 (一兩) 當(dāng)歸(二錢)

    〔腎虛〕六味丸見一卷中風(fēng)。

    〔病后〕人參竹葉湯一名竹葉石膏湯,見一卷傷風(fēng)。

    〔除熱〕竹茹湯麥冬 小麥 炙草 參 夏 苓 竹茹

    〔痰多〕溫膽湯見一卷溫。

    〔溺少〕五苓散見一卷溫。

    〔少陰〕辰砂五苓散五苓散加辰砂。

    〔煩嘔〕橘皮湯橘皮 生姜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