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集驗(yàn)方》 治中蠱毒方

    作者: 洪氏

    人有養(yǎng)畜,蠱毒以病患,凡診法∶中蠱狀,令人心腹切痛,如有物齒,或吐下血,不即

    治之,食人五臟,盡即死矣。欲知是蠱與非,當(dāng)令病患唾水,沉者是,浮者非也。(《外臺(tái)》卷二十八)

    治中蠱方。

    以豬膽導(dǎo)下部至良。(《外臺(tái)》卷二十八)

    治中蠱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爛肝方。

    茜草根 荷根(各三兩)

    上二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適寒溫頓服,即愈。又自當(dāng)呼蠱主姓名。

    又方

    巴豆(一枚去心皮熬) 豉(三粒) 釜底墨(方寸匕)

    上三味,搗,分作三丸,飲下一丸,須臾當(dāng)下蠱毒,不下,更服一丸。(《外臺(tái)》卷二十八)

    治中蠱吐血方。

    羊皮(方三寸敗鼓皮亦佳) 苦參(二兩) 荷根(三兩) 黃連(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外臺(tái)》卷二十八)

    又方

    羚羊皮(方寸匕) 荷根(四兩) 苦參 黃連(各二兩) 當(dāng)歸 犀角 升麻(各三兩)

    上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蠱即出。(《肘后方》卷七)

    又方

    取桑木心銼一斛,于釜中以水淹之,令上有三寸,煮取二斗,澄取清,又微火煎得五升,宿

    治飲食中蠱毒,令人腹內(nèi)堅(jiān)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色變無常方。

    雄黃 丹砂 藜蘆(各一分)

    上三味,搗篩,旦以井華水服一刀圭,有蠱當(dāng)吐,不吐非蠱。(《醫(yī)心方》卷十八)

    治下部若蠱食入,從后孔見腸方。

    蝦蟆青背長身者,烏雞骨各燒作屑,分等,令之以吹下部孔中,大良。(《醫(yī)心方》卷十八)

    治卒中蠱,下血如雞肝者,晝夜去石余血,四臟悉壞,唯心未毀,或乃鼻破待死者方。

    桔梗搗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醫(yī)心方》卷十八)

    又方。

    隱忍根搗汁二升,分三服。桔梗苗也。(《醫(yī)心方》卷十八)

    治鬼泣、蠱泣、毒瓦斯變化無常,鮫魚皮散方。

    鮫魚皮(鵲魚斑皮是) 犀角 麝香(研) 龍骨 丹砂(研) 雄黃(研) 荷葉 鹿角(炙各一分) 蜈蚣(一枚炙) 椒(一分汗) 干姜(一分) 貝子(十枚) 雞舌香(一分)

    上十三味,搗篩為散,空心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外臺(tái)》卷二十八)

    治蠱似蛔方。

    雄黃(研) 麝香(研)

    上二味,各如大豆許,取生羊肺如指大,以刀開,取雄黃等末,以肺裹吞之。(《外臺(tái)》卷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