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集驗(yàn)方》 治水谷痢及雜痢方

    作者: 洪氏

    黃帝問(wèn)曰∶人若溏泄下利者何也?對(duì)曰∶春傷于風(fēng),夏生溏泄,腸 久風(fēng),亦為溏泄也。

    (《

    治熱水谷下痢,黃連阿膠湯方。

    黃連 阿膠(炙各二兩) 梔子(三十枚) 烏梅(二十枚) 黃柏(一兩)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為再服,神良。(《外臺(tái)》卷二十五)

    又方

    黃連(一升金色者) 陳米(五合)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外臺(tái)》卷二十五)

    蜀沙門(mén)傳水痢方。

    以訶黎勒三顆,面裹炮赤去面,取訶黎勒皮搗末,飯和為丸,米飯空腹下三七丸、已百人見(jiàn)效。(《證類本草》卷十四)

    治雜下,烏梅丸方。第一下赤,二下白,三下黃,四下青,五下黑,六固病下,下如瘀赤血,七久下,八下不可止,九連年下,十卒下,十一下少血數(shù),十二霍亂而下,十三如舍水,十四下已則煩,十五息下,一作一止,十六下而不欲食,十七食無(wú)數(shù),但下去,十八下但欲飲水,十九重下,二十下雜,錯(cuò)不可銘字。合二十種下,江夏下太守以此法治是下盡愈方。

    黃連(一兩) 黃柏(一兩) 熟艾(一兩) 附子(一兩炮) 甘草(一兩) 干姜(二兩) 烏梅(

    凡七物,合搗,下篩蜜和丸,如大豆飲服十丸,漸至二十丸,日三。(《醫(yī)心方》卷十一)

更多中醫(yī)書(shū)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