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集驗方》 治赤白膿血痢及冷痢方

    作者: 洪氏

    治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 鯽魚 (二臠細切) 薤白(一虎口細切)

    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外臺》卷二十五)

    治暴下赤白方。

    香豉(一升) 薤白(一把)

    凡二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頓服之。(《醫(yī)心方》卷十一)

    治下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燒大荊如臂,取瀝服五、六合,即得瘥。(《證類本草》卷十二)

    治赤白痢方。

    鼠尾草濃煮汁如薄飴,飲五合,日三。赤下用赤花,白下用白花,瘥。(《證類本草》卷十

    治血痢神妙方。

    干姜急于火內(nèi)燒黑,令成灰,瓷碗合放冷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diào)下。(《證類本草》卷八)

    治若挾熱者,多下赤膿雜血方。

    黃連 灶突中塵(各半兩)

    上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外臺》卷二十五)

    凡病下,應先下白后下赤,若先下赤后下白,為腸蠱方。

    牛膝三兩,搗碎,以酒一升漬經(jīng)宿,每服一兩杯,日二、三服(《外臺》卷二十五)

    治卒注下,并痢血,一日夕數(shù)十行方。

    黃連(末) 蠟 阿膠(各一兩)

    上三味,先以酒半升令沸,下膠、蠟合烊,乃內(nèi)黃連末,頓服之。(《外臺》卷二十五)

    烏梅(三百六十枚去核熟令可搗) 附子(四兩炮) 黃連(十二兩) 干姜(四兩)

    凡四物,搗下篩,蜜丸,飲服如梧子十丸,日再。(《醫(yī)心方》卷十一)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