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尸疰鬼疰者,葛氏云∶即是五尸之中,尸疰又挾諸鬼邪為害也。其病變動,乃有三十六種至九十九種,大略使人寒熱,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惡,累年積月,漸沉頓滯,
獺肝(一具)
上一味,陰干搗末,水服一方寸匕,日三。如一具不瘥,更作。神良。(《外臺》卷十三)
治江南疰病,凡有九十九種,寒熱尸疰,此病隨月盛衰,人有三百六十脈,走入皮中,或左或右,或里或表,如刀錐所刺,乍寒乍熱,喉咽如鯁,食如噎,胸中痛,繞臍苦痛,食不知味,腰中難以俯仰,兩膝屈伸,面或黃、或青、或白、或黑,至死更相注易方。
取桑根白皮切三升,曝燥燒作灰,湯淋取汁,浸小豆二升,如此取汁盡,蒸豆熟,作羊鹿肉羹,啖此豆。(《外臺》卷十三)
金牙散,主邪魅,心腹刺痛,病狀與前方同。
金牙(別研) 雄黃(研) 丹砂(研) 礬石(泥裹燒半日) 寒水石 蕪青(熬) 巴豆(去心皮熬) 樸硝 桔梗 茯苓 人參 貫眾 附子(炮) 蜀椒(去汗目) 露蜂房(炙) 龍骨 干姜 牡桂 烏頭(炮) 石膏(研) 莽草(炙) 蓯蓉 大戟 芫花(熬) 防風(fēng) 骨(炙) 商陸根 大黃 細(xì)辛 蛇蛻(炙) 玉支(一作玉泉) 貝母(一作牙子,即野狼牙也)
上三十二味,等分,下篩,酒服五分匕,日三。忌豬肉、冷水、生菜、生血肉、大醋、蘆筍。(《外臺》卷十三)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尸疰鬼疰者,葛氏云∶即是五尸之中,尸疰又挾諸鬼邪為害也。其病變動,乃有三十六種至九十九種,大略使人寒熱,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惡,累年積月,漸沉頓滯,
獺肝(一具)
上一味,陰干搗末,水服一方寸匕,日三。如一具不瘥,更作。神良。(《外臺》卷十三)
治江南疰病,凡有九十九種,寒熱尸疰,此病隨月盛衰,人有三百六十脈,走入皮中,或左或右,或里或表,如刀錐所刺,乍寒乍熱,喉咽如鯁,食如噎,胸中痛,繞臍苦痛,食不知味,腰中難以俯仰,兩膝屈伸,面或黃、或青、或白、或黑,至死更相注易方。
取桑根白皮切三升,曝燥燒作灰,湯淋取汁,浸小豆二升,如此取汁盡,蒸豆熟,作羊鹿肉羹,啖此豆。(《外臺》卷十三)
金牙散,主邪魅,心腹刺痛,病狀與前方同。
金牙(別研) 雄黃(研) 丹砂(研) 礬石(泥裹燒半日) 寒水石 蕪青(熬) 巴豆(去心皮熬) 樸硝 桔梗 茯苓 人參 貫眾 附子(炮) 蜀椒(去汗目) 露蜂房(炙) 龍骨 干姜 牡桂 烏頭(炮) 石膏(研) 莽草(炙) 蓯蓉 大戟 芫花(熬) 防風(fēng) 骨(炙) 商陸根 大黃 細(xì)辛 蛇蛻(炙) 玉支(一作玉泉) 貝母(一作牙子,即野狼牙也)
上三十二味,等分,下篩,酒服五分匕,日三。忌豬肉、冷水、生菜、生血肉、大醋、蘆筍。(《外臺》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