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馬鹿花

    拼音注音Mǎ Lù Huā別名

    小豆花、紫梗藤(《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出處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

    為豆科植物馬鹿花。全年可采,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

    原形態(tài)

    藤狀灌木,高約3米。3出復(fù)葉,小葉卵圓形,基出3脈,脈在下面突起,葉形偏斜,全緣,無毛。圓錐花序,花淡紫紅色,龍骨瓣近于勁直,先端鈍圓。莢果矩形。

    性味

    甘澀,平。

    功能主治

    驅(qū)蟲。治蛔蟲,寸白蟲,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復(fù)方

    治小兒蛔蟲癥:馬鹿花三至五錢。水煎半小時(shí),去渣,加蜂蜜適量,空腹服,連服兩日。(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摘錄《中藥大辭典》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白礬拼音注音Bái Fán別名明礬、礬石英文名ALUMEN來源本品為硫酸鹽類礦物明礬石經(jīng)加工提煉制成。性狀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或粒狀。無色或淡黃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細(xì)密縱棱,有玻璃樣光澤。質(zhì)硬而脆。氣微,......
  • 拼音注音Bái Lè Yuǎn別名白茨葉(《分類草藥性》),白竻花葉(《福建中草藥》)。出處《生草藥性備要》來源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嫩枝葉。全年可采。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刺三甲“條。性味《本草求原》:“苦辛,微寒。“功能主治治癰腫,療瘡,疥癩,......
  • 拼音注音Bái Lè Zhī Yè別名白茨葉、白勒遠(yuǎn)英文名Acanthopanox trifoliatus (L.)Merr.來源藥材基源:為五加科植物白簕的嫩枝葉。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L......
  • 拼音注音Bái Fěn Jué別名小蕨萁來源蕨類中國蕨科華北粉背蕨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Ching,以全草入藥。生境分布東北、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貴州、云南。性味苦,寒。功能......
  • 拼音注音Bái Fěn Ténɡ別名獨(dú)腳烏桕、夜?fàn)颗?、白面水雞、青龍跌打、山葫蘆、山雞蛋、飛龍接骨來源為葡萄科白粉藤屬植物白粉藤Cissus modecoides Planch. var. subintegra Gagnep.,以根、藤、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