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簡明醫(yī)彀》 手足裂

    乃手足皴澀,皮膚裂開,疼痛不能見風。

    膏方

    瀝青(四兩)白色黃蠟(八錢)乳香(二錢,另研末)上用鐵器先熬麻油(一兩),煎熟,次下瀝青,即下黃蠟,以麻布濾入水中,扯拽黃色(揉入乳末)。瓷器收貯。每用以藥火上烘軟涂之,外貼紙,其縫自合。

    又方手足裂痛,用清油(五錢),慢火煎沸,入黃蠟一塊,再煎溶,入水粉、五倍末各少許,熬紫色為度,以熱水洗手足軟,用藥敷,以紙貼痛止。

    又腳縫濕爛,用枯礬三錢,黃丹五分為末,糝。

    又指縫搔癢成瘡,血出不止,用多年糞桶箍燒灰敷之。

    又腳裂爛,以蒸熟藕研成膏,敷之。

    又腳裂縫,以五倍子為末,同牛骨髓填縫內(nèi)即愈。

    冬月腳跟裂,大開出血,用白芨(要明亮堅,勿枯燥者)研細末,水調(diào)如糊,先以裂熱湯洗凈,抿藥,外用紙蓋,裹腳,過夜愈。冬月施人,大有利益。

    通論以上諸毒∶凡諸般腫毒初見,赤腫痛,高碩速起,屬陽證易治。惡寒發(fā)熱表證,宜加減敗毒散,發(fā)汗消解。煩躁口渴,里證,宜黃連內(nèi)疏湯攻下大便。無表里證,惟作大痛,邪在經(jīng)絡(luò),先宜真人活命飲解毒定痛,次托里養(yǎng)榮湯調(diào)和臟腑。若微赤腫痛,平塌不起,屬陰經(jīng),難治。急宜十宣散、托里散之類溫補助陽。外治可灸、可圍、可洗,惟不可針。或攻散,或穿潰、托里、排膿、生肌、收口諸方諸法,悉于總論采用。其諸癰疽瘡瘍治法,亦大同小異。但宜各證加引經(jīng)藥,如患在上,入升上之品;在下,兼降下之味。潰后溫補氣血,寒熱虛實,隨證參酌,可獲十全之功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