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濟陰綱目》 胎動不安

    作者: 武之望

    大全云∶妊娠胎動不安者,由沖任經(jīng)虛,受胎不實也。亦有飲酒房室過度,損動不安者,有誤擊觸而胎動者;有喜怒氣宇不舒,傷于心肝,觸動血脈者;有信醫(yī)宜服暖補,反為藥所害者。有因母病而胎動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有胎不堅固動及母疾,但當安胎,其母自愈。當以母形色察之,若面赤舌青,兒死母活。面青舌赤,口中沫出,母死子活,若唇青兩旁沫出者,子母俱死。

    安胎散妊娠常服安胎。(健脾養(yǎng)血清火,則沖任自足,胎孕自安)

    白術(shù) 當歸(各一錢) 黃芩(一錢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銼,水煎服。如腹脹,加神曲、麥芽各二分半。氣虛泄瀉,加人參三分,陳皮二分。

    潮熱,加柴胡一錢。氣上逆,加枳殼三分。

    蒼術(shù)湯常服健脾清熱,致胎不動。

    子芩(一兩) 白術(shù)(五錢)

    上銼,水煎服。一方芩、術(shù)各半兩,加當歸二錢。一方用芩、術(shù)等分,為末,粥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名安胎丸。

    金匱當歸散此方養(yǎng)血清熱,孕婦宜常服之。如瘦人血少有熱,胎動不安,素曾半產(chǎn)者,皆宜服之,以清其源而無后患也。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黃芩(各一兩) 白術(shù)(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飲調(diào)服,日再服,或用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湯任下,日三服。

    鉤藤湯治妊娠八九月,胎動腹痛,面青冷汗,氣欲絕者。此由勞動用力,以傷胎宮,宜急治之。

    鉤藤鉤 當歸 茯神(去木) 人參(各一錢) 苦梗(一錢五分) 桑寄生(五分)

    上銼,水煎服。(鉤藤、寄生,清肝兼補氣血)煩熱,加石膏二錢半。

    十圣散治因母疾病,氣衰血少,不能護養(yǎng)其胎,以致不安者,宜此主之。(即十全大補湯加減。)

    人參 黃 白術(shù) 地黃 砂仁(各五分) 甘草(炙) 當歸 川芎 芍藥(炒,各一錢) 川續(xù)斷(八分)

    上銼,水煎服。

    黃 湯治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

    黃 川芎(各一兩) 糯米(一合)(糯米者,谷味之陰,所以補地氣之不足,乘天行之健也)

    上細銼,水二大盞,煎至一盞,三分,溫服。

    佛手散治妊娠因事筑磕,胎動不安,或子死腹中,惡露不下,疼痛不已,用此藥探之。

    若不損則疼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

    當歸(去蘆酒浸,三錢) 川芎(二錢)

    上銼,先用酒一盅煎干,再入水一盅,煎二三沸溫服。

    小膠艾湯治傷損動胎,下血腹痛。

    阿膠(炒成珠,一兩) 艾葉(二兩)

    上銼,水煎服。《指迷方》加秦艽一兩。

    膠艾芎歸湯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月,頓仆跌,胎動不安,腰腹疼痛欲死,已有所下。

    阿膠 川芎(各三兩) 當歸 干地黃 艾葉(各二兩)

    一方有甘草,無地黃。

    上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阿膠散治妊娠或因傾仆,或因毒藥,胎動不安,腰腹痛疼,或有所下。

    阿膠(蛤粉妙成珠) 艾葉(炒)(阿膠益金固血,艾葉助陽上升,升則不墜,固則不流,故三方皆用之) 當歸(酒浸) 川芎 白芍藥(炒) 熟地黃(洗) 黃 甘草(炙,各一錢)

    上 咀,加生姜五片,棗三枚,水煎,空心服。

    當歸湯治妊娠胎動蕩,心煩燥,悶絕口干,橫生逆產(chǎn),上沖下筑,迷悶,唇口青黑,手足冷厥。

    當歸 人參(各一兩半) 阿膠(炒,一兩) 甘草(二兩)

    上 咀,每服八錢,加連須蔥白一莖,水煎溫服。(二方平中之奇,且奏效最捷)

    一方有川芎。一方有川芎、濃樸,無甘草。

    一方治妊娠從高墜下,腹中下血煩悶。

    生地黃 益母草(各一兩) 當歸 黃 (各半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四片,煎至六分,去渣服,無時。

    三物解毒湯治誤服毒藥動胎。(解毒良方)

    甘草 黑豆 淡竹葉(各等分)

    上用水煎濃服。

    白扁豆散治妊娠誤服諸般毒藥毒物。

    白扁豆生去皮,為細末,米飲調(diào)服方寸匕,神效,或濃煎亦可。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