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濟陰綱目》 治痰結經(jīng)閉

    作者: 武之望

    丹溪方治積痰傷經(jīng)不行,夜則妄語。(此方平中有奇,認疾之法,從妄語來)

    栝蔞子(一兩) 黃連(半兩) 吳茱萸(十粒) 桃仁(五十枚) 紅曲(二錢) 縮砂(三兩) 山楂末(一兩)

    上為末,生姜汁研。炊餅為丸,每服百丸,空心滾白水下。

    一方治月水不通,屢試有驗。(形實氣盛者宜之)(據(jù)言屢驗,大抵由胃氣實也)

    濃樸不拘多少,姜汁炙香細切,濃煎去渣,空心服,不過三四劑瘥。

    加味導痰湯治軀脂經(jīng)閉。

    半夏 陳皮 白茯苓 甘草 枳實 黃連 川芎上加生姜,水煎服。(此治胃實痰盛之藥,非為降心火也,其通經(jīng)止取四物湯中一味之最當者,思之思之)

    經(jīng)云∶氣上迫肺(氣上迫肺是言心火上炎迫金,金不降而生水,宜降心火為主,或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亦是),則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今用連、樸之類,導痰降火,使不上迫于肺,故心氣下通,而月事來也。

    掌中金丸治婦人干血氣。

    穿山甲(炮) 甘草 苦丁香 川椒 苦葶藶 白附子 豬牙皂角 草烏頭(各三錢) 巴豆(一錢,全用研)(巴豆大毒能無傷乎)

    上為細末,以生蔥絞汁和丸彈子大。每用一丸,新綿包之,納陰中,一日即白,二日即赤,三日即血,神效。

    礬石丸治婦人經(jīng)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

    礬石(三錢,燒) 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煉蜜丸棗核大。納陰中,劇者再納之。

    一粒仙丹治婦人干血勞,并赤白帶下,種子如神。

    巴豆(一百二十個,去殼,用新磚一個,將豆紙包,放磚上捶去油,令凈如面白,方好用)

    斑蝥(六十個,去翅足) 穿山甲(五錢,油煎過) 大黃 苦葶藶(各一兩) 皂角(一兩,刮去粗皮,火炮)

    上各為末,合一處,以棗煮去皮核,丸如彈子大,用綿繭張開,裹藥在內(nèi),穿入三寸竹筒上頭,后仍留二三寸余,挽一轉(zhuǎn),不令藥氣在外。用時先以溫水洗陰內(nèi),令潔凈,拭干,卻以蔥汁浸濕藥頭,送入子宮極深處,整一日一夜,取出藥不用。少間,耳冷氣下,發(fā)寒發(fā)熱,如傷寒狀,不怕,飲食任意食用無妨,半日即通,或鮮血,或死血,一切惡物悉下。忌生冷發(fā)物,自此子宮和暖,而交媾則有孕矣。(法固巧,然必果有干血在子宮者,可用)

    通經(jīng)下取方曾試驗神效。

    海蛤粉(五錢) 苦葶藶 牙皂(各二錢半) 巴豆(略去油) 天花粉(五錢) 苦丁香 紅娘子(各一錢半) 麝香(少許)

    上為細末,每用一錢,蔥汁同搗為丸。薄綿裹,以五寸竹管納陰戶中,候熱時,先通黃水,次則經(jīng)行。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作者:
  • 作者:
    高思敬
  • 作者:
    ?
  • 作者:
    朱世杰
  •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
  • 作者:
    祁坤
  • 作者:
  •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