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雀頭血

    《中藥大辭典》:雀頭血拼音注音Què Tóu Xuè出處

    《別錄》

    來源

    為文鳥科動(dòng)物麻雀頭部的血液

    功能主治

    《別錄》:"主雀盲。"

    用法用量

    外用:點(diǎn)眼,每日二次。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雀頭血拼音注音Què Tóu Xuè英文名Sparrow head blood出處

    出自《名醫(yī)別錄》。陶弘景:人患黃昏間目無所見,謂之雀盲,其(雀)頭血療之。

    來源

    藥材基源:為文鳥科動(dòng)物麻雀頭部的血液。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asser montanus (Linnaeus)

    采收和儲(chǔ)藏:隨用隨捕,捕殺時(shí),取頭部的血,鮮用。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多棲于有人類活動(dòng)的地方。

    資源分布:分布遍布全國。

    原形態(tài)

    麻雀,小型鳥類。體長約12cm。嘴粗短,圓錐狀,黑色。虹膜暗紅褐色。額、后頸純栗褐色。眼下緣、眼先、頦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頰、耳羽和頸側(cè)白色,耳羽后部具有黑色斑塊。上體砂褐色,翕和兩肩密布黑色粗紋,并綴以棕褐色。兩翅的小覆羽純栗色,中和大覆羽黑褐而具白端,大覆羽更具棕褐色外緣;小翼羽、初級(jí)覆羽及全部飛羽均為黑褐色,各羽具有狹細(xì)的淡棕褐色邊緣;外側(cè)初級(jí)飛羽的緣紋,除第1枚外,其余羽基和近羽端兩處,形稍擴(kuò)大,成2道橫斑狀;內(nèi)側(cè)次級(jí)飛羽的緣紋較寬,棕色也較濃。尾暗褐色,羽緣較淡。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彩,兩脅轉(zhuǎn)為淡黃色,尾下覆羽較脅羽更淡。腳和趾均為黃褐色。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咸;平

    功能主治

    明目。主雀盲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點(diǎn)眼。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拼音注音Cì Pú Tɑo Gēn來源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Vitis davidii(Roman.)Foex.[Spinovitisdavidii Roman.;Vitisarmata Dielset Gi......
  • 《中藥大辭典》:刺蒺藜拼音注音Cì Jí Lí?jiǎng)e名茨(《詩經(jīng)》),蒺藜(《毛詩傳》),蒺藜子、旁通、屜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經(jīng)》),即藜(《別錄》),白蒺藜(《藥性論》),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綱目》),旱草(《本草經(jīng)解》),三......
  • 拼音注音Cì Pénɡ Huā別名鐵海棠、番鬼刺、萬年刺、虎刺來源為大戟科植物鐵海棠Euphorbia milii Ch.des Moulins的莖葉。全年可采,曬干或鮮用。生境分布多栽培于庭圃。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貴州。原形態(tài)多年生肉......
  • 拼音注音Cì Liǎo別名廊茵、急解素、蛇不鉆、貓舌草、紅火老鴉酸草來源蓼科蓼屬植物刺蓼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Franch. et Sav.,以全草入藥。夏秋采集,除去泥土?xí)窀?。性味酸、微辛,平。功能主?.....
  • 《全國中草藥匯編》:刺藜拼音注音Cì Lí?jiǎng)e名紅小掃帚苗、鐵掃帚苗、雞冠冠草、刺穗藜來源藜科藜屬植物刺藜Chenopodium aristatum L.[Teloxys aristata (L.) Moq.],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