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查古籍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jīng)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jīng)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外科啟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極)著。十二卷。論述外科各病證治,有圖有方,敘述內(nèi)服外敷,針灸灸烙、熏點、刀割等法,都切實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醫(yī)家。浙江山陰縣人。其祖祁坤為太醫(yī)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學淵源,亦精于外科醫(yī)理,奉敕與吳謙同修《醫(yī)宗金鑒》,其中之《外科心法》多為其家之經(jīng)驗,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為藍本修訂而成。
過敏性紫癜是由于外界的過敏物質進入人體,引起全身小血管發(fā)生免疫性損害,使血液滲透出血管外產(chǎn)生出血表現(xiàn)的一種疾病。本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臨床上有皮膚紫癜,大關節(jié)(膝、肘、髁關節(jié))腫痛,腹痛和腎損害(腎炎)等,尤以腎損害較為嚴重。
本病是由于外界過敏物質進入人體所引起,過敏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如魚蝦、禽蛋和牛奶等;藥物如碘胺藥、氯霉素、青霉素、氨基比林、雷米封和對氨基水楊酸等;感染如溶血性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寄生蟲病如蛔蟲、鉤蟲和絲蟲等導致感染。因此,必須尋找致病的過敏物質,首先從食物和藥物著手,而后從細菌和寄生蟲感染中尋找,但常常找不到過敏物質。
皮膚紫癜有時伴有微癢,紫癜中央部有血皰或壞死,不要用手抓癢,免得損傷皮膚引起感染,感染可加重病情。關節(jié)腫痛者,要臥床休息,減少關節(jié)活動,急性期不要熱敷而需冷敷,可以止痛;慢性期過后,疼痛緩解,需熱濕敷,以幫助關節(jié)腔內(nèi)滲出液的吸收。腹痛病人,可以使用阿托品類解痙止痛藥,并要密切觀察大便的次數(shù)和顏色,若有大便出血要請醫(yī)生處理,并只能吃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病人若出現(xiàn)血尿、少尿、浮腫和血壓升高,提示腎有損害,表現(xiàn)為急性腎小球性腎炎。此時應按急性腎小球性腎炎做好自我保健,使疾病自然恢復,避免惡化或轉為慢性腎小球性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