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黃帝問于岐伯曰。經(jīng)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fā)以時。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邪客于風府。病循膂而下。衛(wèi)氣一日一夜。常大會于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jié)。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衛(wèi)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jié)。二十一日。下至尾。二十二日。入脊內(nèi)。注于伏沖之脈。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氣上行。故其病稍益。
全章大義。論衛(wèi)氣充行于皮膚肌腠。為形身之外衛(wèi)。晝行于陽。夜行于陰。應天運之開闔。一日一夜。
大會于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jié)。二十二日。內(nèi)注于伏沖之脈。其行九日。上出于缺盆。應月行一月而一周天。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海水東盛。人血氣虛。衛(wèi)氣去。形獨居。應海水之消長。蓋一日一夜。
天道繞地一周。水天之氣。上下相通。而月以應水也。衛(wèi)氣行于肌腠之間。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故以夏傷于暑。秋成瘧。以證衛(wèi)氣之行焉。瘧者。暑邪藏于肌膚。秋時陰氣外出。陰與陽遇。寒與熱爭。邪正相持。而發(fā)為瘧也。風府。督脈穴。在腦后發(fā)際中。邪氣客于風府。循脊膂而下。衛(wèi)氣一日一夜。大會于風府。
其明日日下一節(jié)。故其日作晏。此邪先客于脊背也。故衛(wèi)氣每至于風府。則腠理開。開則邪氣入。而與衛(wèi)氣相遇。則病作。衛(wèi)氣日下一節(jié)。故作日晏也。蓋衛(wèi)氣日下一節(jié)。則開其下節(jié)之腠理。邪氣因開而入。與衛(wèi)氣相遇。而病乃作也。伏沖者。沖脈伏行背里。為經(jīng)絡之海。衛(wèi)氣循外而下。從內(nèi)而上。環(huán)轉(zhuǎn)一周。應天道也。盧良侯曰。衛(wèi)氣行陽行陰。應天與日之晦冥。循脊膂而下注沖脈而上。應天道之營運于外。而復通貫于地中。衛(wèi)氣內(nèi)注于伏沖之脈。外注于足陽明之脈。猶司天在泉。上下環(huán)轉(zhuǎn)。泉在天之下。而與地中之經(jīng)水相通。
至其內(nèi)搏于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次日乃蓄積而作焉。
內(nèi)搏五臟者。邪留于五臟之募原。募原者。橫連于臟腑之脂膜。瘧邪內(nèi)搏于五臟募原之間。則其道遠。其氣深。不能與衛(wèi)氣俱行而外出。故不能日作而間日乃發(fā)也。此言衛(wèi)氣夜行于陰者。行于五臟募原之間也。
黃帝曰。衛(wèi)氣每至于風府。腠理乃發(fā)。發(fā)則邪入焉。其衛(wèi)氣日下一節(jié)。則不當風府奈何。岐伯曰。
風府無常。衛(wèi)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氣之所舍節(jié)。則其府也。
此承上文申明衛(wèi)氣出于缺盆之中。其氣上行。一日一夜。大會于風府。明日日下一節(jié)矣。蓋歲有三百六十日。而氣盈五日九百四十分。則一月該盈四百九十五分。是出于缺盆之第九日。行一日一夜。
正朔日之平旦。而大會于風府也。其明日日下一節(jié)。則邪與衛(wèi)氣亦會于下節(jié)。而大會于風府矣。蓋衛(wèi)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開則邪循脊膂而下入。與衛(wèi)氣相遇。則病乃作。故風無常府。謂衛(wèi)氣日下所舍之節(jié)。則其府也。故曰常大會于風府。常者。謂一歲之中。常十二大會于風府也。大會者。與膂脈相會。蓋始于風府。其日下所舍之節(jié)即其府也。
黃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與同類。而風常在。而瘧特以時根據(jù)何也。岐伯曰。風氣留其處。瘧氣隨經(jīng)絡。沉以內(nèi)搏。故衛(wèi)氣應乃作也。帝曰善。
風乃天之陽邪。故留于表陽之分。瘧乃風寒暑濕之邪。
主陰陽寒熱之往來。故隨經(jīng)絡之出入。沉以內(nèi)搏。與衛(wèi)氣相應乃作。蓋衛(wèi)氣隨經(jīng)絡交相逆順而行者也。
黃帝問于少師曰。余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
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將必須八正虛邪。乃能傷人乎。少師答曰。不然。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然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內(nèi)極病。其病患也卒暴。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也徐以遲。
此言邪氣必因其開而入深也。四時有寒暑之往來。故八風之中人也。有寒風而有暑風。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然賊風邪氣之中人也。蓋因人氣之虛實開闔。而入有淺深。不因寒暑之開閉也。
黃帝曰。有寒溫和適。腠理不開。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師答曰。帝弗知邪入乎。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黃帝曰??傻寐労酢I賻熢?。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發(fā)堅。腠理。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wèi)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fā)殘。腠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患也卒暴。
此承上文申明人氣之虛實開闔。應天時之盛衰。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衛(wèi)氣日行于陽。
夜行于陰。應天道之開闔。日麗天而繞地一周。衛(wèi)氣從風府而下至骨。注沖脈而上出缺盆。應一月而月與天會。月乃陰魄。故月之盈虧。應水之消長。月郭滿則海水西盛。月郭空則海水東盛。蓋月有盈虧。虧于西則滿于東。月生于西。故從西而盛于東也。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故衛(wèi)氣盛則肌肉充。皮膚致。毛發(fā)堅。腠理。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wèi)氣去而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fā)殘。理者。肌肉之紋理。乃三焦通會之處。故曰焦理。煙垢者?;鹜林嘁病H怪骰?。肌肉主土。故焦理薄則煙垢落。謂肌肉減。腠理開。則肌腠之氣。亦消散也。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患也卒暴。夫衛(wèi)氣去者。去形身而內(nèi)入于伏沖之脈也。二十二日。入于內(nèi)。注于伏沖。其行九日。復出于缺盆。
其氣上行。是每月朔旦復出于形身。復會于風府也。故八正神明論曰。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wèi)氣始行。
夫月晦初蘇曰朔。謂衛(wèi)氣至朔日始行于陽。而大會于風府也。此衛(wèi)氣之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者也。王子律曰。海水初八起汐。十五大潮。念三落汐。是以衛(wèi)氣應月滿而盛。至念三而去形也。
黃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師答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
黃帝曰。愿聞三虛。少師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故論不知三虛。工反為粗。帝曰。愿聞三實。少師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命曰三實。黃帝曰。善乎哉論。明乎哉道。請藏之金匱。然此一夫之論也。
逢年之虛者。六氣司天在泉之不及也。逢月之空者。月郭空之時也。失時之和者。四時不正之氣也。夫衛(wèi)氣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是年之虛。月之空。時之違和。皆主衛(wèi)氣失常。蓋衛(wèi)氣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衛(wèi)氣虛。則腠理疏而邪氣直入于內(nèi)。故為暴病卒死。夫三虛三實。民所共由。帝曰此一夫之論者。謂虛邪賊風。人逢之則中。非比下文之沖風。能傷天下人者也。故圣人避風。如避矢石焉。
黃帝曰。愿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師曰。此八正之候也。黃帝曰。候之奈何。少師曰。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吐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賊傷人者也。其以夜半至者。萬民皆臥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怠。而皆中于虛風。故萬民多病。虛邪入客于骨。而不發(fā)于外。至其立春。陽氣大發(fā)。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于虛風。此兩邪相搏。經(jīng)氣結(jié)代者矣。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八正者。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定八方之正位。以候八方之風雨也。冬至之日。風從南方來。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此從其沖后來。為虛風傷人者也。冬至子之半。其氣始蒙。故虛邪入客于骨而不即發(fā)。立春時陽氣大發(fā)。腠理開。而立春之日。又逢西方來之沖風。兩邪相搏。則經(jīng)絡結(jié)代矣。風者天之氣。雨者天之露。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一歲之中。得及時之風雨。而少賊風者。是因歲之和。則歲美民安少病。如風雨不時。又多烈風邪氣。而失時之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黃帝曰。虛邪之風。其所傷貴賤何如。候之奈何。少師答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死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xiāng)。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將國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
風從東方來。發(fā)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和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此所以候歲之風HT人者也。二月丑不風。民多心腹病。
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癉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諸所謂風者。皆發(fā)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fā)腠理者也。
正月朔日。候四時之歲氣者。以建寅之月為歲首。人生于寅也。二月丑不風者。又常以冬至之日。太一始居葉蟄之宮。以候天之風雨。以建子之月為歲首。天開于子也。三月主辰。三月戌不溫者。辰與戌合也。在十二月所主在十二辰。在六氣所主在三陰三陽。故曰三月戌不溫四月巳不暑。蓋或從六氣?;驈氖揭?。寅申少陽主氣。十月申不寒者。以六氣之主時也。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如子午之歲。寅申少陽主五氣之九月十月。十月申不寒者。主氣失時。民多暴死。蓋四時主客之氣。三陰三陽之所主也。以一日之四時。而應一歲之四時者。日日隨天道環(huán)轉(zhuǎn)一周。而歲與天會也。
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者。正風也。因發(fā)木揚沙。故國有災也。天寒而風。二月丑風。謂和風也。
諸所謂風者。皆折木揚沙之烈風。又無和潤之雨露。故民有死亡也。
此章論人之虛實。因天氣之盛衰。而四時之風露。又有和厲之異氣。故圣人曰。避虛邪之道。
如避矢石然。庶邪勿能害也。
《重樓玉鑰》(公元 1838 年)清.鄭梅澗(樞扶)撰。四卷。一、二卷論喉病的證冶方藥,三、四卷論喉病的針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黃帝問于岐伯曰。經(jīng)言夏日傷暑。秋病瘧。瘧之發(fā)以時。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邪客于風府。病循膂而下。衛(wèi)氣一日一夜。常大會于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jié)。故其日作晏。此其先客于脊背也。故每至于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此所以日作尚晏也。衛(wèi)氣之行風府。日下一節(jié)。二十一日。下至尾。二十二日。入脊內(nèi)。注于伏沖之脈。其行九日。出于缺盆之中。其氣上行。故其病稍益。
全章大義。論衛(wèi)氣充行于皮膚肌腠。為形身之外衛(wèi)。晝行于陽。夜行于陰。應天運之開闔。一日一夜。
大會于風府。其明日日下一節(jié)。二十二日。內(nèi)注于伏沖之脈。其行九日。上出于缺盆。應月行一月而一周天。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海水東盛。人血氣虛。衛(wèi)氣去。形獨居。應海水之消長。蓋一日一夜。
天道繞地一周。水天之氣。上下相通。而月以應水也。衛(wèi)氣行于肌腠之間。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故以夏傷于暑。秋成瘧。以證衛(wèi)氣之行焉。瘧者。暑邪藏于肌膚。秋時陰氣外出。陰與陽遇。寒與熱爭。邪正相持。而發(fā)為瘧也。風府。督脈穴。在腦后發(fā)際中。邪氣客于風府。循脊膂而下。衛(wèi)氣一日一夜。大會于風府。
其明日日下一節(jié)。故其日作晏。此邪先客于脊背也。故衛(wèi)氣每至于風府。則腠理開。開則邪氣入。而與衛(wèi)氣相遇。則病作。衛(wèi)氣日下一節(jié)。故作日晏也。蓋衛(wèi)氣日下一節(jié)。則開其下節(jié)之腠理。邪氣因開而入。與衛(wèi)氣相遇。而病乃作也。伏沖者。沖脈伏行背里。為經(jīng)絡之海。衛(wèi)氣循外而下。從內(nèi)而上。環(huán)轉(zhuǎn)一周。應天道也。盧良侯曰。衛(wèi)氣行陽行陰。應天與日之晦冥。循脊膂而下注沖脈而上。應天道之營運于外。而復通貫于地中。衛(wèi)氣內(nèi)注于伏沖之脈。外注于足陽明之脈。猶司天在泉。上下環(huán)轉(zhuǎn)。泉在天之下。而與地中之經(jīng)水相通。
至其內(nèi)搏于五臟。橫連募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日作。故次日乃蓄積而作焉。
內(nèi)搏五臟者。邪留于五臟之募原。募原者。橫連于臟腑之脂膜。瘧邪內(nèi)搏于五臟募原之間。則其道遠。其氣深。不能與衛(wèi)氣俱行而外出。故不能日作而間日乃發(fā)也。此言衛(wèi)氣夜行于陰者。行于五臟募原之間也。
黃帝曰。衛(wèi)氣每至于風府。腠理乃發(fā)。發(fā)則邪入焉。其衛(wèi)氣日下一節(jié)。則不當風府奈何。岐伯曰。
風府無常。衛(wèi)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氣之所舍節(jié)。則其府也。
此承上文申明衛(wèi)氣出于缺盆之中。其氣上行。一日一夜。大會于風府。明日日下一節(jié)矣。蓋歲有三百六十日。而氣盈五日九百四十分。則一月該盈四百九十五分。是出于缺盆之第九日。行一日一夜。
正朔日之平旦。而大會于風府也。其明日日下一節(jié)。則邪與衛(wèi)氣亦會于下節(jié)。而大會于風府矣。蓋衛(wèi)氣之所應。必開其腠理。開則邪循脊膂而下入。與衛(wèi)氣相遇。則病乃作。故風無常府。謂衛(wèi)氣日下所舍之節(jié)。則其府也。故曰常大會于風府。常者。謂一歲之中。常十二大會于風府也。大會者。與膂脈相會。蓋始于風府。其日下所舍之節(jié)即其府也。
黃帝曰善。夫風之與瘧也。相與同類。而風常在。而瘧特以時根據(jù)何也。岐伯曰。風氣留其處。瘧氣隨經(jīng)絡。沉以內(nèi)搏。故衛(wèi)氣應乃作也。帝曰善。
風乃天之陽邪。故留于表陽之分。瘧乃風寒暑濕之邪。
主陰陽寒熱之往來。故隨經(jīng)絡之出入。沉以內(nèi)搏。與衛(wèi)氣相應乃作。蓋衛(wèi)氣隨經(jīng)絡交相逆順而行者也。
黃帝問于少師曰。余聞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
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將必須八正虛邪。乃能傷人乎。少師答曰。不然。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然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內(nèi)極病。其病患也卒暴。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也徐以遲。
此言邪氣必因其開而入深也。四時有寒暑之往來。故八風之中人也。有寒風而有暑風。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然賊風邪氣之中人也。蓋因人氣之虛實開闔。而入有淺深。不因寒暑之開閉也。
黃帝曰。有寒溫和適。腠理不開。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師答曰。帝弗知邪入乎。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其故常有時也。黃帝曰??傻寐労酢I賻熢?。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發(fā)堅。腠理。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wèi)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fā)殘。腠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患也卒暴。
此承上文申明人氣之虛實開闔。應天時之盛衰。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也。衛(wèi)氣日行于陽。
夜行于陰。應天道之開闔。日麗天而繞地一周。衛(wèi)氣從風府而下至骨。注沖脈而上出缺盆。應一月而月與天會。月乃陰魄。故月之盈虧。應水之消長。月郭滿則海水西盛。月郭空則海水東盛。蓋月有盈虧。虧于西則滿于東。月生于西。故從西而盛于東也。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故衛(wèi)氣盛則肌肉充。皮膚致。毛發(fā)堅。腠理。煙垢著。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wèi)氣去而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發(fā)殘。理者。肌肉之紋理。乃三焦通會之處。故曰焦理。煙垢者?;鹜林嘁病H怪骰?。肌肉主土。故焦理薄則煙垢落。謂肌肉減。腠理開。則肌腠之氣。亦消散也。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患也卒暴。夫衛(wèi)氣去者。去形身而內(nèi)入于伏沖之脈也。二十二日。入于內(nèi)。注于伏沖。其行九日。復出于缺盆。
其氣上行。是每月朔旦復出于形身。復會于風府也。故八正神明論曰。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wèi)氣始行。
夫月晦初蘇曰朔。謂衛(wèi)氣至朔日始行于陽。而大會于風府也。此衛(wèi)氣之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者也。王子律曰。海水初八起汐。十五大潮。念三落汐。是以衛(wèi)氣應月滿而盛。至念三而去形也。
黃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師答曰。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
黃帝曰。愿聞三虛。少師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故論不知三虛。工反為粗。帝曰。愿聞三實。少師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命曰三實。黃帝曰。善乎哉論。明乎哉道。請藏之金匱。然此一夫之論也。
逢年之虛者。六氣司天在泉之不及也。逢月之空者。月郭空之時也。失時之和者。四時不正之氣也。夫衛(wèi)氣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是年之虛。月之空。時之違和。皆主衛(wèi)氣失常。蓋衛(wèi)氣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衛(wèi)氣虛。則腠理疏而邪氣直入于內(nèi)。故為暴病卒死。夫三虛三實。民所共由。帝曰此一夫之論者。謂虛邪賊風。人逢之則中。非比下文之沖風。能傷天下人者也。故圣人避風。如避矢石焉。
黃帝曰。愿聞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師曰。此八正之候也。黃帝曰。候之奈何。少師曰。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吐蟄之宮。其至也。天必應之以風雨者矣。風雨從南方來者為虛風。賊傷人者也。其以夜半至者。萬民皆臥而弗犯也。故其歲民少病。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怠。而皆中于虛風。故萬民多病。虛邪入客于骨。而不發(fā)于外。至其立春。陽氣大發(fā)。腠理開。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又皆中于虛風。此兩邪相搏。經(jīng)氣結(jié)代者矣。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八正者。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定八方之正位。以候八方之風雨也。冬至之日。風從南方來。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此從其沖后來。為虛風傷人者也。冬至子之半。其氣始蒙。故虛邪入客于骨而不即發(fā)。立春時陽氣大發(fā)。腠理開。而立春之日。又逢西方來之沖風。兩邪相搏。則經(jīng)絡結(jié)代矣。風者天之氣。雨者天之露。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一歲之中。得及時之風雨。而少賊風者。是因歲之和。則歲美民安少病。如風雨不時。又多烈風邪氣。而失時之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黃帝曰。虛邪之風。其所傷貴賤何如。候之奈何。少師答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死者十有三也。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xiāng)。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將國有殃。人多死亡。正月朔日。
風從東方來。發(fā)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正月朔日。天和溫不風。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糴貴民多病。此所以候歲之風HT人者也。二月丑不風。民多心腹病。
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癉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諸所謂風者。皆發(fā)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fā)腠理者也。
正月朔日。候四時之歲氣者。以建寅之月為歲首。人生于寅也。二月丑不風者。又常以冬至之日。太一始居葉蟄之宮。以候天之風雨。以建子之月為歲首。天開于子也。三月主辰。三月戌不溫者。辰與戌合也。在十二月所主在十二辰。在六氣所主在三陰三陽。故曰三月戌不溫四月巳不暑。蓋或從六氣?;驈氖揭?。寅申少陽主氣。十月申不寒者。以六氣之主時也。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如子午之歲。寅申少陽主五氣之九月十月。十月申不寒者。主氣失時。民多暴死。蓋四時主客之氣。三陰三陽之所主也。以一日之四時。而應一歲之四時者。日日隨天道環(huán)轉(zhuǎn)一周。而歲與天會也。
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者。正風也。因發(fā)木揚沙。故國有災也。天寒而風。二月丑風。謂和風也。
諸所謂風者。皆折木揚沙之烈風。又無和潤之雨露。故民有死亡也。
此章論人之虛實。因天氣之盛衰。而四時之風露。又有和厲之異氣。故圣人曰。避虛邪之道。
如避矢石然。庶邪勿能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