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鑒》 不寐

    作者: 龔信

    不寐有二種∶有病后虛弱,及高年人陽衰不寐者;有痰在膽經(jīng),神不歸舍,亦令不寐。

    虛者,用六君子湯加炒酸棗仁、黃 ;痰者,用溫膽湯減竹茹一半,加南星、炒酸棗仁;傷寒不寐者,當(dāng)求之本門。

    酸棗仁炒熟,便補(bǔ)膽虛寒不眠;生用,便瀉膽實熱而多睡。

    驚悸、健忘、怔忡、失志不寐、心風(fēng),皆是膽涎沃心,以致心氣不足。若用涼劑太過,則心火愈微,痰涎愈盛,而病益深,宜理痰氣。

    高枕無憂散(云林制) 治心膽虛怯,晝夜不睡,百方無效,服此一劑如神。

    人參(五錢) 軟石膏(三錢) 陳皮 半夏(姜汁浸炒) 白茯苓 枳實 竹茹麥門冬 龍眼肉 甘草(各錢半) 酸棗仁(炒,一錢)

    上銼,水煎服。

    溫膽湯(方見虛煩) 治大病虛煩不得眠,此膽寒也,根據(jù)本方,加人參、茯神、遠(yuǎn)志尤良。

    酸棗仁丸治膽氣實熱,痰迷不睡。

    酸棗仁(炒,二兩) 柏子仁(炒,另研,三兩) 遠(yuǎn)志(去心,三兩) 生地黃(酒洗,五錢) 防風(fēng)(三兩,去蘆) 枳實(五錢) 青竹茹(二錢半)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不拘時,熱水下。

    治勞心膽冷,夜臥不睡。

    定志丸加炒酸棗仁、炒柏子仁,共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朱砂、乳香為衣。每服五十丸,棗湯送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
  •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作者:
  • 作者:
    李中梓
  • 作者:
    吳坤安
  • 作者:
    嚴(yán)則庵纂輯、裘慶元輯
  •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作者:
  •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作者:
  • 作者:
    劉完素
  • 作者:
    任越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