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查古籍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證治準(zhǔn)繩》(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損庵)著。一百二十卷。分為“證治”“傷寒”“瘍醫(yī)”“幼科”“女科”“類方 “等六部份。內(nèi)容豐富,參驗(yàn)脈證,辨析透徹,對用藥的寒溫攻補(bǔ)沒有偏見。此書又稱為《六科準(zhǔn)繩》。
(公元 1359 年)元.滑壽(伯仁)著。一卷。以浮、沉、遲、數(shù)、滑、澀六脈為綱,論述脈象及辨脈之法,甚有心得。
證
夫哮吼專主于痰,宜用吐法。亦有虛而不可吐者,此疾寒包熱也。
治
治法必用薄滋味,不可純用寒涼,須常帶表散。
方
定喘湯(訣云) 諸病原來有藥方,惟愁 喘最難當(dāng)。麻黃桑杏尋蘇子,白果冬花更又良,甘草黃芩同半夏,水煎百沸不須姜,病患遇此靈丹藥,一服從教四體康。
麻黃(去節(jié),八分) 桑白皮(一錢) 杏仁(十四粒,泡) 蘇子(炒,一錢,研) 白果(七個) 款冬花(一錢) 甘草(八分) 黃芩(微炒,一錢) 半夏(姜制,一錢)
上銼一劑,水煎,食后熱服。
五虎二陳湯(云林制)〔批〕(按此方發(fā)表之劑)
治哮吼喘急痰盛。
麻黃(去節(jié),一錢) 杏仁(十四粒,泡) 石膏( 過,一錢) 橘皮(一錢) 半夏(姜制,一錢) 茯苓(去皮,八分) 甘草(八分) 人參(八分) 木香(七分) 沉香(七分) 細(xì)茶(一錢)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蔥白三莖,蜜三匙,水煎服。
導(dǎo)痰小胃丹(方見痰門) 治哮吼,不問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