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五?;镜?/h1>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镜?strong>處方

    桔梗(微炒)、玄參(洗.焙),各六兩;青黛(研)、牙硝(枯)、人參(去蘆),各二兩;茯苓(去皮)五兩,甘草(炒)一兩半,銀箔八片(為衣),麝香(研)半錢,金箔八片(為衣)。

    炮制

    上為細(xì)末,入研藥勻,煉蜜為圓,每兩作十二圓。

    功能主治

    治小兒蘊(yùn)積毒熱,驚惕狂躁,頰赤咽干,口舌生瘡,夜臥不寧,譫語煩渴,頭面身體多生瘡癤。

    用法用量

    每一歲兒,一圓分四服,用薄荷水化下。食后,臨臥服。

    及瘡疹后,馀毒上攻口齒,涎血臭氣,以生地黃自然汁化一圓,用雞翎掃在口內(nèi)。

    熱疳肌肉黃瘦,雀目夜不見物,陳粟米泔水化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攝生眾妙方》卷十:五?;镜?strong>處方

    生地黃150克 天門冬60克 玄參90克 甘草30克 硼砂150克 青黛15克 麥門冬60克

    制法

    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

    治小兒驚熱,一切胎毒,口舌生瘡,木舌、重舌,牙根腫。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丸,燈心湯化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十《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五?;镜?strong>處方

    桔梗(微炒)玄參(洗、焙)各180克 青黛(研)牙消(枯)人參(去蘆)各60克 茯苓(去皮)150克 甘草(炒)45克 銀箔8片(為衣)麝香(研)1.5克 金箔8片(為衣)

    制法

    上為細(xì)末,入研藥和勻,煉蜜為丸,每30克作12丸。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小兒蘊(yùn)積熱毒,驚惕狂躁,頰赤咽干,口舌生瘡,夜臥不寧,詀語煩滿,頭面身體多生瘡癤。

    用法用量

    每一歲兒1丸分四服,用薄荷水化下。瘡疹后,余毒上攻口齒,有涎血臭氣者,以生地黃自然汁化下1丸;熱疳肌肉黃瘦,雀目夜不見物,陳粟米泔水化下,食后臨臥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更多中藥材
  • 《中國藥典》:八珍益母丸處方益母草200g 黨參50g 白術(shù)(炒)50g 茯苓50g 甘草25g 當(dāng)歸100g 白芍(酒炒)50g 川芎50g 熟地黃100g性狀為棕黑色的水蜜丸、小蜜丸或大蜜丸;微有香氣,味甜而微苦。炮制以上九味,粉碎成細(xì)......
  • 《古今醫(yī)統(tǒng)》卷八十四:八珍益母十全丸處方益母草240克(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陰干,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連穗葉,石臼杵搗篩,為極細(xì)末)人參(飯上蒸)白術(shù)(飯上蒸)白茯苓(飯上蒸)各30克 甘草(炙)15克 當(dāng)歸身(酒浸)60克 川芎1......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珍粉處方蓮子肉320兩,生白術(shù)40兩,茯苓64兩,芡實(shí)160兩,山藥160兩,苡米160兩,扁豆64兩,黨參(去蘆)40兩。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白米面1600兩,兌以上細(xì)料面64兩,蒸熟晾干后,再研為細(xì)粉,兌白糖640......
  •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八珍糕處方黨參(去蘆)60克 茯苓60克 生白術(shù)60克 扁豆60克 蓮子肉60克 生苡米60克 生山藥60克 芡實(shí)60克 白米面3千克 白糖2.4千克 江米面3千克制法共研為細(xì)粉 過羅,攪勻蒸糕,每塊重30克。功能主......
  • 處方梨汁1碗,蘿卜汁1碗,藕汁1碗,柏枝(搗爛,用童便熬)濃汁1碗、稀汁各1碗,乳汁1碗。制法共熬成膏,再入知母2兩,黃柏2兩,為末,入膏攪勻。功能主治勞瘵。用法用量每服2茶匙,白水送下。摘錄《魯府禁方》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