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查古籍
《景岳全書》(公元 1624 年)明.張介賓(景岳)著。六十四卷。包括醫(yī)論、診斷、本草、方劑、臨床各科等。主張人的生氣以陽為生,陽難得而易失,既失而難復(fù),所以主張溫補。
《濟陰綱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著。十四卷。對明.王肯堂《證治準繩》中的女科,加以評釋圈點而成書。
小兒瘰 ,是臟腑久伏積熱,而頸項筋宛之中及項下有核如梅李初生,漸次而多,謂之瘰。瘰 者,結(jié)核是也?;蛟诙?,或在耳前,或在耳下,連及頤項,或在頸下連缺盆,皆謂瘰?;蛐厍凹靶貍?cè),或在兩脅,是為馬刀瘡,手足少陽經(jīng)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