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幼幼匯集(上)/ 慢驚風候第十五

    作者: 徐春甫

    楊氏曰∶慢驚之證,或因急驚過用涼藥,或取下大過傳變而成,或吐痢不止而得,或氣虛暴吐而成。有臟腑虛,洞泄成者,風邪入于腸胃,故大便不禁而痢。又有久痢胃氣虛脫成者,有傷寒傳變陰證而成者。有得之久嗽成癇者。有下積峻取而成者,有吐血瀉血而成者。

    有感風不解,誤藥而成者。有得之發(fā)癇不已者,有得蟲積沖心者,有卵腫疝氣腹痛得之者,有日夜盜汗,脾困多睡,煩躁引飲,四肢浮腫,大小便秘,丹瘤腫毒,龍帶纏腰,走馬急疳,皆傳慢候。惟吐瀉積利成虛,治之則變證甚速。

    慢驚者,因久吐瀉而胃氣漸虛。胃與肺,母子也,母虛亦令子衰。二經(jīng)虛則生虛痰者,肺胃所出也。痰則凝滯在于咽喉,如拽鋸之聲,時復(fù)螈 是也。

    小兒因病后或吐瀉,脾胃虛損,遍身冷,口鼻氣出亦冷,手足時 螈,昏睡露睛,此無陽也。急驚慢驚陰陽二證,切宜辨而治之。急驚合涼瀉,慢驚合溫補。世之俗醫(yī)不知分別,誤死甚多。小兒傷于風冷,病吐瀉。醫(yī)謂脾虛,以溫補之,不已,復(fù)以涼藥治之,又不能已,謂本傷風,復(fù)又攻之。脾氣即虛,故大便不聚而成瀉。當去脾風,風去則利止,宣風散主之,使君子丸補其胃。亦有諸吐利久不瘥者,脾虛生風而成驚。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