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查古籍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嘔吐而下利者,霍亂也。原疾之由,皆因腸胃虛冷,飲食過度,觸冒風冷,使陰陽不和,清濁相干,致令揮霍變亂也。或先心痛而吐者,或先腹痛而利者,或吐利俱作者,或頭痛、身體壯熱而脈浮洪者,或陽氣暴絕而手足逆冷而脈息微絕者。治之當分陰陽,察虛實,辨其冷熱,觀其脈息,熱者涼之,冷者溫之,以平為期。
《百問》云∶凡霍亂吐利,熱多而渴者,五苓散。寒多不飲水者,理中丸。吐利已,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夏月中暑霍亂,大煩渴,四肢逆冷,冷汗出,腳轉筋者,香茹散濃煎,沉冷服即效。
凡霍亂之脈浮洪者易治;微而遲,并氣短者難治。
(《局方》)香薷散治中暑、霍亂,先因臟腑不調(diào),飲食不節(jié),或食腥 、生冷過度;或起居不節(jié);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致令脾胃不和,邪氣相干,便致吐利。心酸疼痛,虛煩轉筋拘急,四肢逆冷,脈微欲絕,或煩悶昏塞欲死者,及妊婦霍亂吐利者,此藥悉能主之。
香薷葉(四錢) 白扁豆(炒) 濃樸(制。各二錢)
上水二盞,煎一盞。井中浸冰冷,無時頓服,連并三服,神效。一方有黃連。
(《千金》)四順湯治霍亂吐利,腹痛,手足逆冷,脈微欲絕。(方見本門。)
理中丸治前證。(方見本門。)
胡椒散治霍亂吐利甚妙。
胡椒(四十九粒) 綠豆(一百四十七粒)
為細末,木瓜煎湯,調(diào)下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