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病機

    作者: 徐春甫

    經(jīng)曰∶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榮之居也,其華在唇四白。又云∶胃足陽明之脈,挾口環(huán)唇。又云∶沖脈、任脈別而絡(luò)唇。

    《折衷方》云∶脾臟應(yīng)唇通口氣,脾與胃為合。足陽明胃之經(jīng),其脈夾口環(huán)唇,故脾胃受邪則唇為之病。風則動,寒則緊,燥則干,熱則裂。氣郁則生瘡,血少則色白。治法∶內(nèi)對證清理脾胃,外敷以藥,無有不愈者。唇緊候撮口不能開,飲食難進,名曰緊唇,又曰沈唇,若不急治則有死矣。

更多中醫(yī)書籍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xué)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作者:
  • 作者:
  • 作者:
  • 作者:
    王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