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 藥方

    作者: 徐春甫

    瀉黃飲子治風熱積于脾經,唇燥燔裂無血色。(方見前。)

    獨活散治唇生惡核,由脾胃熱壅。

    獨活 升麻 桑寄生 真犀屑 沉香 連翹 漢防己 川大黃(炒。各三分) 甘草(炙,五錢)

    上咀,每服三錢,水一鐘煎六分,去滓溫服。

    薏苡仁湯治風熱在脾,唇 動,或結核,或浮腫。

    薏苡仁(炒) 防已 赤小豆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錢,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遠溫服。

    五福化毒丹治唇舌腫痛生瘡,煩渴。

    玄參 桔梗(各二兩) 人參 茯神(各半兩) 馬牙硝 (風化) 青黛(各一兩)

    麝香(一字) 甘草(七錢半)

    上為細末研勾,煉蜜丸,如皂角子大,以金銀箔各四十片為衣。每服一二九,薄荷湯化下。如口臭,地黃汁化下食后服。

    松脂散治唇生腫核。

    松脂(半兩) 大黃 白蘞 赤小豆 胡粉(各一分)

    上為極細末,以雞子清調,涂唇上。

    白燈散治緊唇。

    白布(一塊,纏作燈炷如指天,燃,安斧刃上令刃上有汗出,拭取敷唇上,日三度愈。舊青布亦佳。一方青布燒灰,豬脂調敷。)

    黃柏煎治繭唇。

    黃柏(二兩,以五倍子二錢、密陀僧乙錢、甘草少許為末,水調涂柏上炙干,再涂再炙,藥盡將柏剖成片子貼唇上。)

    消毒散治口唇腫裂,口舌生瘡。

    晚蠶蛾 五倍子 密陀僧(各一錢)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敷患處。

    橄欖散治唇燥裂生瘡。

    橄欖(燒灰為末,以豬脂和涂唇上。一方將荷花瓣貼,干者亦可。)

    一方∶治口吻燥痛,橄欖核仁研敷愈。

    一方∶治唇緊口小不能開,以生采馬齒莧濃煎汁洗之。冬月以干者濃煎湯用。

    一方∶以蠐螬焙干為末,豬脂調敷唇上良。

    《傷寒類要》方∶治口唇緊,用鱉甲及頭燒灰為末敷之。

    合谷(治唇緊不能關口,灸合谷,男左女右手,灸三壯。) 承漿(穴在下唇之下宛宛中,灸三壯。)陽陵泉(治膽熱口苦善太息。)膽募(膽俞)

    治飛絲入口,用紫蘇葉細嚼,白湯送下即無恙。

    治野狼煙入口,用好醋飲少許,解之。

    治蛇入口不出,因乘睡著蛇入口,挽不出。用刀破蛇尾入生椒二三粒裹定,須臾自出。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