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普濟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論,2175 類、778 法、61739 方 239 圖。 收載方劑最多。《本草綱目》中附方有不少是從此書采錄的。
《內經(jīng)》曰∶腸 便血,身熱則死,寒則生。又曰∶腸 下白沫,脈沉則生,浮則死。
腸之候,身不熱,脈不懸絕滑大者生;懸澀者死,以藏期之。又曰∶陰陽虛脫腸 死,泄而脫血,脈沉微,手足逆,皆難治。
《脈經(jīng)》曰∶腸 下膿血,脈沉小流連者生,數(shù)大發(fā)熱者死。又腸 筋攣脈細小安靜者生,浮大堅者死。
嚴氏曰∶凡下痢之脈微小者生,浮洪者難治。腸 下膿血,滑軟者生,弦急者死。
仲景云∶下痢脈沉弦者重,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者為欲自止,雖發(fā)熱不死。下痢手足厥冷無脈者,灸之不溫,脈不出者死。下痢有微熱而渴,脈弱者令自愈。下痢脈微數(shù)有微熱汗出,令自愈;脈緊未愈。下痢脈滑而數(shù)者,有宿食也,宜下之。下痢脈微遲,痛未止,宜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