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婦人大全良方》 婦人香港腳方論第九

    作者: 陳自明

    凡頭痛身熱,肢節(jié)痛,大便秘,或嘔逆而腳屈弱者,香港腳也。輕者可與香蘇散加木瓜、檳榔、生姜煎服,然后隨證治之。要知有香港腳之人,先從腳起。或先緩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兩脛腫滿;或腳膝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皮頑,不知有無也);或舉體轉筋;或見食嘔逆;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酸痛,皆香港腳候(“或”之一字,有無是也)。

    黃帝所謂緩風濕痹是也。頑弱名緩風,疼痛為濕痹。寒中三陽,所患必冷,小續(xù)命湯主之(煎成入生姜自然汁最快)。暑中三陰,所患必熱,小續(xù)命湯去附子,減桂一半主之。大煩躁者,紫雪最良。若無紫雪,以自合薄荷煎,冷水調服極妙。大便秘者,脾約丸、麻仁丸、三和散主之。(方并見《和劑局方》中)仍針灸為佳。服補藥與湯淋洗,皆醫(yī)之大禁也。

    《圣惠方》婦人香港腳論夫婦人香港腳與丈夫不同。男子則腎臟虛弱,為風濕所乘;女子以胞絡氣虛,為風毒所搏。是以胞絡屬于腎也,腎主于腰腳。又肝、脾、腎三臟,經絡起于十足指。若臟腑虛損,則風邪先客于腳,從下而上動于氣,故名香港腳也。此皆由體虛,或當風取涼,或久坐卑濕,或產后勞損,或恚怒傷肝,心氣滯,致令月候不通。因其虛傷,風毒搏于肌骨,則令皮膚不仁,筋骨抽痛,五緩不遂,六急拘攣?;蚣蠢涮郏蚣茨[滿,或兩腳痹弱,或舉體轉筋,目眩心煩,見食即嘔,精神昏憒,肢節(jié)煩疼,小便赤黃,大便秘澀,并皆其證也。其婦人香港腳治之與丈夫不同者,以其氣血不調,懷胎難產、崩傷之異。是以褚澄療寡婦、師尼與妻外家殊別,即其義也。(凡婦人有香港腳疾者,必無生育)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