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查古籍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nèi)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diào)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得木氣而兼金化,故味辛、苦,性潤而善降下,陰也。碎復選仁用。入足太陰、手陽明、太陽經(jīng),為宣結(jié)消腫、破血利水、潤燥之藥,乃治標救急之方。倘燥結(jié)由于津液不足者勿服。
郁李仁,消浮腫肌表,竟利小便,宣結(jié)氣腸,中立通關格,破血潤燥,亦易成功,潤達幽門關格,有轉(zhuǎn)輸之妙,宣通水府腫脹,無壅遏之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