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兒科萃精》 黃膽解

    作者: 陳守真

    《經(jīng)》曰∶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耳目上黃,黃膽也。又曰∶溺黃赤安臥者曰黃膽,已食如饑者曰胃疸。

    古人論小兒黃膽一證,皆云濕熱郁久,外發(fā)肌膚,其候遍身面目皆黃,甚則深黃,面如煙熏之狀,其中又有陰陽之別。如面紅口渴,尿赤色亮身熱者,乃脾家濕熱,此陽黃也;口不渴而色暗黃,身冷如冰者,乃脾腎寒濕,此陰黃也。

    陰陽既有差別,惟陽黃又宜分表里,陰黃又宜分脾腎,此古人立論如此。然究其實,則小兒因濕熱發(fā)黃者少,因脾虛發(fā)黃者多。蓋脾土強者,足以捍御濕熱,必不生黃;惟有脾虛不運,所以濕熱乘之。此正理也,因作黃膽解。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