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紫檀

    《全國中草藥匯編》:紫檀拼音注音Zǐ Tán來源

    豆科紫檀屬植物紫檀Pterocarpus santalinus L.的木材心部。

    性狀

    呈長方塊狀或小碎塊,顯棕紅色,久于空氣接觸時(shí)變暗。質(zhì)堅(jiān)實(shí),不易斷,切斷面有深淺相隔的層紋(非年輪,為薄壁組織與木纖維所形成)。無臭。以水煮之不產(chǎn)生紅色溶液,故可與其他紅色木材區(qū)別。

    性味

    咸,微寒。

    功能主治

    磨粉或汁用為瘡毒藥,有消腫毒之效。

    備注

    (1)紫檀為“紅木”的一種,可制貴重的器具或染料用。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藥大辭典》:紫檀拼音注音Zǐ Tán別名

    紫真檀(《別錄》),赤檀、勝沉香(《綱目》),紫檀香(《本草備要》)。

    出處

    《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為豆科植物紫檀心材。夏、秋季采。

    生境分布

    生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布廣東、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紫檀,又名:櫚木、花櫚木、薔薇木、羽葉檀、青龍木、黃柏木。

    喬木,高15~25米,直徑達(dá)40厘米。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7~9,矩圓形,長6.5~11厘米,寬4~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無毛;托葉早落。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梗及序軸有黃色短柔毛;小苞片早落;萼鐘狀,微彎,萼齒5,寬三角形,有黃色疏柔毛;花冠黃色,花瓣邊緣皺折,具長爪;雄蕊單體;子房具短柄,密生黃色柔毛。莢果圓形,偏斜,扁平,具寬翅,翅寬可達(dá)2厘米。種子1~2。

    性狀

    通常為長條狀的塊片,長約1米,寬約7~15厘米,樹皮及邊材已剝除,內(nèi)外均呈鮮赤色,久與空氣接觸,則呈暗色以至帶綠色的光澤。導(dǎo)管大形,橫切面成孔點(diǎn),縱切面呈線條;有紅色的樹脂樣物質(zhì),呈油滴狀,散布于木纖維、柔細(xì)胞及導(dǎo)管中,易溶于醇。質(zhì)致密而重。以水煮之,無赤色溶液。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分

    紫檀含紫檀素、高紫檀素、安哥拉紫檀素。同屬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心材含紫檀紅、脫氧紫檀紅、山托耳、紫檀芪、紫檀素、高紫檀素、紫檀醇。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的水提取液對(duì)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可使腹水生成減少,生存時(shí)間延長,死亡率有所降低。

    歸經(jīng)

    《本草經(jīng)疏》:"入足厥陰經(jīng)。"

    性味

    咸,平。

    ①《別錄》:"味咸,微漢。"

    ②《日華子本草》:"無毒。"

    ③《本草逢原》:"咸,平,無毒。"

    注意

    《本草從新》:"癰腫潰后,諸瘡膿多及陰虛火盛,俱不宜用。"

    功能主治

    消腫,止血,定痛。治腫毒,金瘡出血。

    ①《別錄》:"主惡毒,風(fēng)毒。"

    ②陶弘景:"摩以涂風(fēng)毒諸腫;又主金創(chuàng)止血;亦療淋。"

    ③《日華子本草》:"醋摩敷一切卒腫。"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敷或磨汁涂。內(nèi)服:煎湯。

    復(fù)方

    ①治金瘡,止痛止血生?。鹤咸茨┓?。(《肘后方》)

    ②治卒毒腫起,急痛:紫檀,以醋磨敷上。(《肘后方》)

    各家論述

    ①《綱目》:"白檀辛溫,氣分之藥也,故能理衛(wèi)氣而調(diào)脾肺,利胸膈。紫檀咸寒,血分之藥也,故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

    ②《本草經(jīng)疏》:"紫真檀,主惡毒風(fēng)毒。凡毒必因熱而發(fā),熱甚則生風(fēng),而營血受傷,毒乃生焉。此藥咸能入血,寒能除熱,則毒自消矣。弘景以之敷金瘡、止血止痛者,亦取此意耳。宜與番降真香同為極細(xì)末,敷金瘡良。"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紫檀拼音注音Zǐ Tán別名

    紫 Z H A N木、紫真檀、赤檀、勝沉香、紫檀香。

    英文名Wood of Burmacoast Padauk出處

    出自于《本草經(jīng)集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紫檀的心材。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集,切片,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坡地疏林中或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云南。

    原形態(tài)

    紫檀 喬木,高15-25m,直徑達(dá)40cm。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7-9,葉柄5-10mm;長7-11cm,寬4-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無毛;托葉早落。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梗及序軸有黃色短柔毛;小苞片早落;萼鐘狀,微彎,萼齒5,寬三角形,有黃色疏柔毛;花冠黃色,花瓣邊緣皺折,具長爪;雄蕊單體;子房具短柄,密生黃色柔毛。莢果圓形,偏斜,扁平,具寬翅,種子1-2顆?;ㄆ?-7月,果期7-10月。

    性狀

    通常為長條狀的塊片,長約1m,寬約7-15cm,樹皮及邊材已剝除,內(nèi)外均呈鮮赤色,久與空氣接觸,則呈暗色以至帶綠色的光澤。導(dǎo)管大形,橫切面成孔點(diǎn),縱切面呈線條;有紅色的樹脂樣物質(zhì),呈油滴狀,散布于木纖維、柔細(xì)胞及導(dǎo)管中,易溶于醇。質(zhì)致密而重。以水煮之,無赤色溶液。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分

    心材含安哥拉紫檀素(angolensin),紫檀素(pterocarpin),高紫檀素(homopterocaripin)和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亦含a-桉葉醇(a-eudesmol)和β-桉葉醇(β-eudesmol)。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Pterocarpus santalinus L. f.的水提取液對(duì)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可使腹水生成減少,生存時(shí)間延長,死亡率有所降低。

    歸經(jīng)

    肝經(jīng)

    性味

    咸;平

    注意

    《本草從新》:癰腫潰后,諸瘡膿多及陰虛火盛,俱不宜用。

    功能主治

    祛瘀和營;止血定痛;解毒消腫。主頭痛;心腹痛;惡露不盡;小便淋痛;風(fēng)毒癰腫;金瘡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或磨汁涂。

    復(fù)方

    ①治金瘡,止痛止血生?。?紫檀末敷。 (《肘后方》)②治卒毒腫起,急痛: 紫檀,以醋磨敷上。 (《肘后方》)

    各家論述

    1.《綱目》:白檀辛溫,氣分之藥也,故能理衛(wèi)氣而調(diào)脾肺,利胸隔。紫檀咸寒;血分之藥也,故能和營氣而消腫毒,治金瘡。

    2.《本草經(jīng)疏》:紫真檀,主惡毒風(fēng)毒。凡毒必因熱而發(fā),熱甚則生風(fēng),而營血受傷,毒乃生焉。此藥咸能入血,寒能除熱,則毒自消矣。弘景以之敷金瘡、止血止痛者,亦取此意耳。宜與番降真香同為極細(xì)末,敷金瘡良。

    3.《別錄》:主惡毒,風(fēng)毒。

    4. 陶弘景:摩以涂風(fēng)毒諸腫;又主金創(chuàng)止血;亦療淋。

    5.《日華子本草》:醋摩敷一切卒腫。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脆蛇拼音注音Cuì Shé別名碎蛇、銀蛇來源蛇蜥科動(dòng)物蛇蜥Ophisaurus harti Boulenger 的干燥全體。春秋捕捉。炮制放入瓦缸中用酒醉死,或放在鍋內(nèi)用微火燒死,取出將頭朝內(nèi),尾朝外,盤成圓盤狀,以竹簽......
  • 《全國中草藥匯編》:脆骨風(fēng)別名碎骨風(fēng)、吊鐘花、雞白柴、茶條樹、羊脆骨、青皮木來源鐵青樹科脆骨風(fēng)Schoepfia jasminodora Sieb. et Zucc.,以全株入藥。生境分布長江以南各地。性味甘、淡、微澀,平。功能主治散瘀,消......
  • 拼音注音Chòu Lěnɡ Shān別名臭松來源藥材基源:為松科植物臭冷杉的葉、樹皮。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Abies nehrolepis (Trautv.)Maxim.[A.sibirica Ledeb.bar.nephrolepis T......
  • 《全國中草藥匯編》:臭威靈別名大葉兔耳風(fēng)、威靈仙[云南]來源菊科風(fēng)毛菊屬植物棉毛風(fēng)毛菊Saussurea lanuginosa Vant.,以根入藥。夏秋采集,洗凈切碎曬干。性味甘、辛,溫。功能主治潤肺止咳,解毒止痛。用于肺結(jié)核,支氣管炎,......
  • 拼音注音Chòu Shān Niú Bànɡ來源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山牛蒡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ynurus deltoides (Ait.) Nadai [Ono-pordum deltoides Ait;Synurus 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