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duì)于《傷寒論》的 50 個(gè)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十六卷。總結(jié)三世紀(jì)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yàn),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心左寸部脈〕浮。則風(fēng)濕熱多疾。芤。吐血衄血?;?。氣滿吐逆。緊。頭痛腦疼。實(shí)。腦熱下痢。
弦。胸滿氣痛。洪。數(shù)。熱悶。微。心腹寒痞。沉。氣滯多痰。緩。皮膚不仁。澀。榮衛(wèi)不足。遲。上焦寒。
伏。上焦有積。濡。虛怯少力多汗陽弱。眾困力少。
〔肝左關(guān)部脈〕浮。則腹脹胃虛。芤。則四肢緩?;?。氣目痛。實(shí)。則下痢。弦。目痛。緊。腸疼筋痛。
洪。胃中有積。微。胃寒氣痞。沉。則內(nèi)病氣滯。緩。結(jié)腹內(nèi)風(fēng)。澀。血少目昏。遲。中焦寒痞。伏。中腕有積。
濡。氣虛少力。弱。倦怠無力。
〔脾右關(guān)部脈〕浮。胃虛食不化。芤。腸中有瘀血?;?。胃逆不食。實(shí)。大小腸痢。弦。四肢拘急。
緊。心脾疼。洪。氣滯難便。微。氣痞疾。沉。氣攻腰痛。緩?;鹌⒍撅L(fēng)。澀。腹中逆冷腸鳴。遲。脾寒胃冷。伏。脾積氣痛。濡。脾虛。弱。為脾勞。
〔肺右寸部脈〕浮大。感風(fēng)受寒。芤。胸中有血?;?。氣逆吐痰。實(shí)。則腸結(jié)。弦。身背拘急。緊。背膊痛。
洪。氣滿大熱。微。氣少力困倦。沉。為不治。緩。肺風(fēng)不足。澀。則肺風(fēng)。遲。則肺寒。伏。肺冷痰積。
濡。則肺氣滯下痢。弱。則虛勞。
〔腎右尺部脈〕浮。耳鳴便秘。芤。積血小便赤?;O铝”愠?。實(shí)。小便難。弦。腹急。緊。腹下痛。洪。
小便難熱。微。小腹積氣。沉細(xì)。腹肺弱。緩。下焦風(fēng)濕陰癢。澀。亦冷腹鳴。遲。下焦寒。伏。水谷不化。濡。發(fā)虛熱惡寒。弱。骨節(jié)痿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