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越橘果

    《中藥大辭典》:越橘果拼音注音Yuè Jú Guǒ出處

    《吉林中草藥》

    來源

    為杜鵑花科植物越橘成熟果實。

    原形態(tài)

    植物形態(tài)詳"越橘葉"條。

    藥理作用

    參見"越橘葉"條。

    功能主治

    《吉林中草藥》:"止痛。治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

    復方

    治腸炎,痢疾:越橘果二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越橘果拼音注音Yuè Jú Guǒ出處

    出自《吉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越橘的成熟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ccinium vitis-idaea L.[V.jesoenseMiq.;V.Vitisidaea L.Var.Genuinum Herde」

    采收和儲藏:9-10月采收,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900-3200m的落葉松林下、白樺林下、高山草原。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

    原形態(tài)

    常綠矮小灌木。地下部分有細長匍匐的根莖,地上部分植株高10-30cm,莖纖細,直立或下部平臥,枝及幼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短,被微毛;葉片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長0.7-2cm,寬0.4-0.8cm,先端圓,有凸尖或微凹缺,基部寬楔形,邊緣反卷,有淺波狀小鈍齒,表面無毛或沿中脈被微毛,背面具腺點狀伏生短毛。短總狀花序,生于去年生枝頂,長1-1.5cm,稍下垂,有2-8朵花;序軸纖細,有微毛;苞片紅色,寬卵形;小苞片2,卵形;萼筒短鐘狀無毛,萼片4,寬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鐘狀,4裂,裂片三角狀卵形,直立;雄蕊8,花絲很短,有微毛,藥室背部無距,藥管與藥室近等長;花柱絲狀,稍超出花冠。漿果近球形,熟時紫紅色?;ㄆ?-7月,果期8-9月。

    藥理作用

    干燥全草的5%提取液對雄蛙有抗性激素作用,此作用并非由于鞣質所致。葉的浸劑或煎劑可作利尿劑(治腎結石),并可用于風濕、痛風,果可用于維生素缺乏癥。

    性味

    酸;甘;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

    止瀉痢。主痢疾;腸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復方

    治腸炎,痢疾: 越橘果二錢,水煎服。 (《新疆中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吉林中草藥》:止痛。治痢疾。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秤砣梨根拼音注音Chènɡ Tuó Lí Gēn出處《四川常用中草藥》來源為獼猴桃種植物革葉獼猴桃的根。秋季采挖。性味性溫,味苦。功能主治行氣活血。治跌打損傷,內傷吐血及腰痛。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錢。摘錄《中藥大辭典》......
  • 《全國中草藥匯編》:秤鉤風拼音注音Chènɡ Gōu Fēnɡ別名穿墻風、九層皮、土防己、蛇總管[海南]來源防己科秤鉤風屬植物蒼白秤鉤風Diploclisia glaucescens (Blume) Diels,以藤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
  • 別名雙虎排牙、圓葉南蛇藤來源衛(wèi)矛科稱星蛇Celastrus kusanoi Hayata,以根入藥。生境分布廣東。性味微甘,平。功能主治宣肺除痰,止咳解毒。喉痛,喉炎:0.5~1兩,水煎沖蜜糖服。初期肺結核:用根1兩,燉豬肉服。摘錄《全國中......
  • 拼音注音Chuān Dì Lónɡ別名穿山龍[云南]、龍骨七來源薯蕷科薯蕷屬植物蜀葵葉薯蕷Dioscorea althaeoides R. Knuth,以根狀莖入藥。秋季采集,曬干。性味苦,平。功能主治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用于風濕麻木,跌打......
  • 《中國藥典》:穿山甲拼音注音Chuān Shān Jiǎ別名山甲片、甲片英文名SQUAMA MANIS來源本品為鯪鯉科動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鱗甲。收集鱗甲,洗凈,曬干。性狀本品呈扇面形、三角形、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