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虎掌草(圖缺),味苦、辣,性寒。有小毒。行經(jīng)絡,攻熱毒,攻胃中痰毒,胃有痰毒,飲食嘔吐。消疽癤諸瘡紅腫,血風疥癩癬瘡。治瘰 核瘡、結核、痰核、氣瘰?;蛴袧€,痰入(奇方) 名五虎湯,治痰咳、結氣,瘰核腫硬如桃李,未破,繞項生者。
虎掌草(二兩) 小九牯牛(一兩) 紫夏枯草(一兩) 白頭翁(一兩) 威靈仙(五錢) 好酒2斤泡,每晚上燉熱服三杯,二十一日痊愈,核自消散。氣實者可用,氣虛者禁忌。
(增補附方) 治同前癥貝母 香附 川芎 連翹 牛膝 牛蒡子 夏枯草 防風各等份引點水酒服。氣虛者佐以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
──叢本卷上
虎掌草,形似天南星,昔東山老人在滇,滇萬民個個染瘟疫,身上忽起一疔紅線,線穿心則亡,速用此敷之,神效。若紅疔破,內(nèi)有一白刺,似毛形,用針挑去,周遭用此藥搽之,可救萬民。滇中火地多染此癥。
(公元 1150 年)宋.劉昉(方明)著。四十卷。論病源形色、初生病及小兒各科疾病,分為 40 門,每門又各分子目。
《幼幼集成》(公元 1750 年)清.陳復正(飛霞)著。六卷。辨驚風及對小兒勿濫用寒涼,以免傷敗脾胃等,均有較好見解。闡述小兒病的病因治療比較詳備。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虎掌草(圖缺),味苦、辣,性寒。有小毒。行經(jīng)絡,攻熱毒,攻胃中痰毒,胃有痰毒,飲食嘔吐。消疽癤諸瘡紅腫,血風疥癩癬瘡。治瘰 核瘡、結核、痰核、氣瘰?;蛴袧€,痰入(奇方) 名五虎湯,治痰咳、結氣,瘰核腫硬如桃李,未破,繞項生者。
虎掌草(二兩) 小九牯牛(一兩) 紫夏枯草(一兩) 白頭翁(一兩) 威靈仙(五錢) 好酒2斤泡,每晚上燉熱服三杯,二十一日痊愈,核自消散。氣實者可用,氣虛者禁忌。
(增補附方) 治同前癥貝母 香附 川芎 連翹 牛膝 牛蒡子 夏枯草 防風各等份引點水酒服。氣虛者佐以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
──叢本卷上
虎掌草,形似天南星,昔東山老人在滇,滇萬民個個染瘟疫,身上忽起一疔紅線,線穿心則亡,速用此敷之,神效。若紅疔破,內(nèi)有一白刺,似毛形,用針挑去,周遭用此藥搽之,可救萬民。滇中火地多染此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