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大小諸證方論》 痘治法

    作者: 傅青主

    天師曰∶今人看痘為難治,不知得其法則無難也。初起之時,不論身弱身強,先以補氣補血助以回毒第一日方小兒身熱,眼如醉眼者,此出痘兆也。若不是醉眼,則非出痘,不可用此方,用治外感方治黃(三錢)白術(一錢)甘草(一錢)當歸(二錢)川芎(二錢)茯苓(三錢)柴胡(一錢)升麻(五分)麥冬(二錢)元參(三錢)陳皮(五分)荊芥(一錢)金此方五歲以上者,俱照此分量。五歲以下者減半,周歲內者又遽減之。服此藥自然神思清爽第二日方白術(二錢)麥冬(三錢)甘草(一錢)桔梗(二錢)當歸(五錢)生地(五錢)元參(二錢)柴胡(一錢)升麻(三分)荊芥(一錢)茯苓(二錢)白(三錢)白芥子(二錢)金銀花(三錢)服此藥后,一身盡見點矣。其色必紅,而無色白、色黑之虞矣。

    第三日方人參(五分)白芍(三錢)白術(二錢)茯苓(二錢)元參(二錢)神曲(三服此方后,盡皆灌漿,無不氣血不足,永無退癥之虞矣。

    第四日方人參(一錢)當歸(二錢)熟地(五錢)茯苓(二錢)金銀花(三錢)陳皮(五煎服此方后,小兒必然口(脾)健,要吃食不已。不妨少少頻與,亦不可食多也,第五方不必再第五日方人參(一錢)茯苓(三錢)白術(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有食加麥芽五分、山楂五粒,若不傷食,不必加(也),止加金銀花三錢。

    能服此五方,期七日前而回春也。以上本兒年歲,小者俱照第一方減之。如小兒已身熱〔見及《兒科》中有“治火丹方”二方,《石室秘錄》中則無?!斗秸摗分猩杏小跋刺ザ痉健?、“口瘡方”、“夜啼方”、“尿血方”、“寒積食積方”,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周揚俊
  • 《溫熱經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經》,張仲景等之說為經,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容豐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作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