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邪在表無汗,六脈浮而有力。
太陽無汗,脈浮緊,宜麻黃。
陽明無汗,小便利,嘔而咳,手足厥逆。
剛無汗,脈弦,宜葛根湯。
邪內傳。
陽明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發(fā)黃。
傷寒發(fā)熱無汗,大渴,無表證,白虎加人參主之。
冬陽明無汗,脈洪實,下其熱也。大便不通,口噤胸滿者,下之。潮熱譫妄便秘,脈沉數(shù)而洪大,下之。
太陰無汗,脈沉細,宜桂枝汗之。
少陰無汗,脈沉,宜四逆溫之。
厥陰病無汗,脈微緩,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以和其榮衛(wèi)也。
水飲內蓄而不行,則津液不足,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
亡陽無汗,陽虛則津液少,脈浮而遲,其身必癢,又云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陰陽易無汗,脈緊則陽虛,無陽作汗,宜燒 散、鼠屎湯以和之。
不治證
熱病脈躁盛,不得汗者,陽之極也,死;盡藥三劑,發(fā)汗不出者死。
(公元前五世紀? )原題戰(zhàn)國時秦越人撰。共有 81 個問答。系采摘《內經》的精要,設為問答,解釋疑難。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邪在表無汗,六脈浮而有力。
太陽無汗,脈浮緊,宜麻黃。
陽明無汗,小便利,嘔而咳,手足厥逆。
剛無汗,脈弦,宜葛根湯。
邪內傳。
陽明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發(fā)黃。
傷寒發(fā)熱無汗,大渴,無表證,白虎加人參主之。
冬陽明無汗,脈洪實,下其熱也。大便不通,口噤胸滿者,下之。潮熱譫妄便秘,脈沉數(shù)而洪大,下之。
太陰無汗,脈沉細,宜桂枝汗之。
少陰無汗,脈沉,宜四逆溫之。
厥陰病無汗,脈微緩,宜桂枝麻黃各半湯,以和其榮衛(wèi)也。
水飲內蓄而不行,則津液不足,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
亡陽無汗,陽虛則津液少,脈浮而遲,其身必癢,又云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陰陽易無汗,脈緊則陽虛,無陽作汗,宜燒 散、鼠屎湯以和之。
不治證
熱病脈躁盛,不得汗者,陽之極也,死;盡藥三劑,發(fā)汗不出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