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本經(jīng)】陸英。味苦寒。主骨間諸痹,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生川谷。
味酸,微涼,入足厥陰肝經(jīng)。行血通經(jīng),消瘀化凝。
《金匱》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用之治病金瘡,以其行血而消瘀也。
蒴藋辛涼清利,善行凝瘀,而通血脈。其諸主治,療水腫,逐濕痹,下癥塊,破瘀血,洗隱疹風(fēng)瘙,敷腳膝腫痛。
七月七日采細(xì)葉,陰干百日用。
《本草從新》(公元 1757 年)清.吳儀洛(遵程)著。 十八卷。以《本草備要》為依據(jù),一部分照舊,一部分增改,較為完善 。
(公元 1694 年)清.汪昂(讱庵)著。四卷。 選擇臨床常用藥 460 種,以藥性病情互相闡發(fā),論述扼要。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本經(jīng)】陸英。味苦寒。主骨間諸痹,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生川谷。
味酸,微涼,入足厥陰肝經(jīng)。行血通經(jīng),消瘀化凝。
《金匱》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用之治病金瘡,以其行血而消瘀也。
蒴藋辛涼清利,善行凝瘀,而通血脈。其諸主治,療水腫,逐濕痹,下癥塊,破瘀血,洗隱疹風(fēng)瘙,敷腳膝腫痛。
七月七日采細(xì)葉,陰干百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