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臨床實踐,結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查古籍
《脾胃論》(公元 1249 年)金.李杲(東垣、明之)著。三卷。依據臨床實踐,結合醫(yī)學理論,認為脾胃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最為 重要,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主張。
(公元 682 年)唐.孫思邈著。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補編,主要內容有藥物、傷寒、婦人、小兒 、雜病、色脈、針灸等,傷寒部分增加了張仲景《傷寒論》別本,更為珍貴。
通治百病虛瘠羸乏等方。
牛髓 羊髓 棗膏 白蜜 酥(各一升) 麥門冬 川芎 桂心 當歸 茯苓(一作茯神)?一兩) 白術(四十 ?
上十九味,切搗十四味篩,別研棗膏和散,次納諸髓蜜和攪令相得,納銅缽中于釜湯中煎取堪作丸,如梧桐子大,酒服三十丸,稍加至四十丸。日再。